追风逐浪 请叫我“00后”|龙泉派出所何警官,办案快,嘎嘎帅

荆门新闻网 2025-07-04 11:43

6月的一个上午,阳光和煦。龙泉派出所门口,警车驾驶座上的年轻民警利落地推门下车。眼前这位青年,正是荆门市公安局东宝区分局龙泉派出所的一名“00后”刑侦民警。

他叫何启明,今年23岁。或许是职业特性使然,藏蓝警服下的举止间,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笃定与稳重。

作为所里年龄最小的“00后”,他用两年时间在基层警务一线快速成长,用专业和热血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民警的责任与担当。

基层警务第一课

龙泉派出所辖区12平方公里,下辖16个社区,实有人口近12万人,接警量常年位居荆门城区前列。

2023年,何启明从湖北警官学院侦查专业毕业后,满怀热忱地来到这里。打架斗殴、邻里纠纷、寻物寻人等各类警情交织成基层警务的“日常副本”。

“先干了再说!”这句话何启明常挂在嘴边。初来乍到的他,在“新手保护期”里,从协助前辈勘查现场、记录笔录等基础工作做起,虚心求教每一个办案细节。

跟着师父出现场时,手机备忘录里记满勘查要点;深夜值班室里,监控画面在他专注的目光中一帧帧回溯;调解室里,他即兴创作出“大爷大妈别吵了,家和才能万事兴”的打油诗;面对来自婚龄比自己年龄还长的夫妻提出的灵魂拷问“你还没结婚,懂啥?”,他已能从容应对:“我经手的家庭纠纷有四五十起,两个人在一起就好好过日子嘛!”

为了侦破案件,他曾加班加点,连续48小时不眠不休。问他累不累,他咧嘴一笑:“我年轻,扛造!”

何启明在基层的“熔炉”中,历经体力与心理的双重考验,也在一次次实战中不断积累经验,快速成长。

与时间赛跑的破案故事

在何启明两年的从警生涯里,上演着诸多惊心动魄的“奇遇记”。

今年4月16日,市民甘老太被“银保监会验钞”骗局迷惑,带着26万积蓄出走。接警时,老人已失联三个半小时,何启明深知时间紧迫,立刻调取监控进行视频研判,迅速锁定老人所乘的士轨迹。他的鼠标在监控画面上飞速滑动,终于在海量数据中精准捕捉到目标车辆。

受访者提供

“因为骗子让当事人全程通话,我们只能联系司机。”20分钟后,何启明拨通的士司机电话时,车辆已抵达武汉某偏僻路段,而甘老太已按照骗子指示将现金放置在废弃厂房内。危急时刻,何启明一边远程指导司机搜索老人位置,一边联动武汉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布控拦截。最终,26万元现金成功寻回,为老人守住了养老钱。

受访者提供

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这便是何启明的工作常态。

时间回到2024年10月,何启明与同事赴福建追查一名嫌疑人。连续一天盯着监控无果后,他和同事决定在嫌疑人经常活动的小吃街吃晚饭。“正吃着地锅鸡呢,一抬头就发现了嫌疑人,我们上去就把他摁了,这顿饭吃得值!”这场看似戏剧性的“偶遇”,实则是反复研判活动轨迹的必然结果。

“穿这身警服,就得对得起群众的期待。我们快一点,他们的安全感就多一点。”何启明说。

当Z世代遇上传统警务

大学时,他是警校猎手无人机队外联部部长;工作后,他总在琢磨如何让科技赋能传统警务。“巡逻时利用无人机放广播、喊话,并启动红蓝警示灯闪烁警示,既可有效节省警力资源,又能增强震慑效果。”他提出用无人机巡逻的设想,致力于借助科技力量提升警务工作效率。

此外,因形象阳光,在各社交平台,他经常出镜做反诈宣传,成为网友口中的“反诈门面担当”。面对网络关注,他有些腼腆:“让多一个人识破骗局,值了。”

从警两年来,何启明参与破获刑事案件约40起、行政案件100余起,挽回群众损失60余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多个凌晨的研判、多次细致的询问以及多回耐心的调解。但何启明更珍惜的,是群众那句“这小伙子靠谱”,是找回走失老人时家属的哽咽致谢。

在可以选择安逸的年纪,何启明选择把人生调成“困难模式”。藏蓝色警服下的年轻身影,追的是公平正义的风,逐的是守护平安的浪。从初出茅庐到独当一面,他的警察故事还在继续书写。(记者 刘依娜/文字 张学杰 图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