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通讯员 万俊兵)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当下,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的诊疗已成为亟待攻克的健康难题。近日,武穴市第三医院通过创新诊疗模式,帮助83岁脑梗偏瘫老人重获生活自理能力,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康复带来新希望。
4月18日,被家属用轮椅推进医院的张奶奶面色苍白、眼神黯淡。因错过脑梗死4.5小时黄金溶栓期,她不仅左侧肢体完全失去自主活动能力,还叠加着高血压3级、低钾血症、慢性胃炎等多重健康危机。“整夜喊疼,吃不下饭,血压忽高忽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奶奶的儿子仍难掩焦虑。
在全科+康复科病区住院后,全科医学团队迅速启动多系统评估:心内科医生调整降压方案,内分泌科医师指导补钾治疗,消化内科专家开具胃黏膜保护剂。当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康复科团队带着定制化方案及时跟进,一场打破科室边界的 “生命重建计划” 正式启动。
两个月的治疗过程中,多学科协作的力量得到充分展现。全科医生每日查房监测生命体征,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康复治疗师运用“关节松动术+肌力递增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唤醒沉睡的神经突触;针灸科医师以“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为治则,施以温针灸、中药熏蒸和药棒按摩。
“每天上午做西医训练,下午接受中医调理,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好。”张奶奶说。第二个治疗周期结束,之前需要完全依赖他人照顾的张奶奶,现在已经能够自行起床并借助助行器缓慢行走。张奶奶及其家属在出院后特意送来了一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张奶奶的康复奇迹,正是医院“治疗窗口前移、康复早期介入”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生动写照。“打破学科壁垒,让全科医学的整体性思维与专科康复的精准技术深度融合,这不仅是医疗模式的创新探索,更是对‘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该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杨云莹在科室晨会上感慨道。
这一案例的成功,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未来,武穴市第三医院将继续深化多学科协作,不断优化诊疗模式,为更多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