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肾脏惊现6.5厘米“鹿角巨结石” 医生微创“打洞”成功取石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07-02 16:41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林琳 通讯员 马遥遥)武汉一位六旬老人出现右侧腰部疼痛和血尿症状,就诊后竟发现其右肾内藏有一颗尺寸达6.5×4.2厘米的巨型铸型结石,形似水泥浇铸般填满肾脏腔隙,医学上称为“鹿角型结石”。6月30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泌尿外科专家经皮肾镜成功为患者“打洞取石”。

泌尿外科团队为患者实施经皮肾镜取石手术。通讯员供图

65岁的杜爹爹(化姓)老家在湖北阳新,近一年来常感到右侧腰部疼痛,但他一直以为是年纪大了后腰肌劳损所致。直到一周前又出现了血尿症状,杜爹爹这才前往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就诊,没想到检查结果令他震惊。相关影像检查显示,一颗形状怪异的巨大结石已经完全“铸造”在其右侧肾脏内部结构上。随后,杜爹爹被收治泌尿外科住院治疗。

红圈处为CT三维重建影像显示的巨型铸型结石。通讯员供图

该院区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国灏介绍,“此类铸型结石因早期症状隐匿,常被患者忽视,等到出现剧烈疼痛、血尿等症状时,往往已对肾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

针对杜爹爹这类巨型铸型结石,6月30日,主任医师李国灏带领团队为他实施了经皮肾镜取石术,仅在腰部穿刺建立通道,通过肾镜"挖通隧道"碎石取石。手术需要精准避开肾脏血管、精准定位结石位置,被公认为泌尿外科领域技术要求最高、风险系数最大的手术之一。历时数小时,巨型铸型结石被顺利取出,患者右肾也保住了。目前,杜爹爹正在康复中。

医生取出的巨型铸型结石。通讯员供图

该院区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国灏提醒,临床上有许多人查出小型结石后因不痛不痒,无症状而延误治疗。临床数据显示,小于5毫米的结石通过药物排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即可有效治疗,成功率高达90%以上;而一旦发展为铸型结石,治疗难度和风险将呈几何级数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夏季到来气温升高,泌尿系统结石已进入高发季。随着人体出汗增多,若没能及时补充水分,体内原有的结石会因缺少水分润滑,刺激组织,导致输尿管痉挛进而发生绞痛。丧失水分后,血液中的溶质增加,还易长出新结石。为了预防泌尿系统结石,市民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适当活动,切勿用咖啡、茶水等饮料替代白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