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在线丨交通微改造如何缓堵促畅?这是“8D魔幻城市”重庆的解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2 14:48

近年来,各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猛攀升,交通拥堵已成为许多城市发展进程中绕不开的一道坎。而拥堵治理,考验着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山城重庆,这座充满魅力的立体城市,独特地形赋予它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却也让交通面临巨大压力。面对这个难题,重庆有着怎样的解法?

司机:以前那个路口,一个是等红灯很难等,时间有点久;还有一个就是左转和调头很恼火。以前这个路口,公交车一个是要靠站,靠站后要掉头的话,要把中间的路拦起来。

行人:经常从这过也看到堵车,左转是两个车道,这个地方是斑马线,车拐的时候,人从这儿过不了。

司机:这里左转的话,人行横道和红灯是同时在一起的,我们又要让人,然后时间的话以前只有7秒钟,就差不多能过上三个车就不行了。

公交司机 刘师傅:五公里掉头那个地方,我们也很恼火,因为那里要横跨三个车道,后面要堵一长串车。

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区分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秩序大队副大队长 葛振坤:我身后就是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全长有3.6公里,双向6车道,沿线坐落的有2所高校,3所中小学校,还有4个大型的小区,平均每天的交通流量有9.2万辆。它的交通流量非常大,特别是早高峰的时候,在我身后的交科院路口,直行车辆以及左转车辆,还有掉头车辆会交织在一起,导致沿线的交通拥堵。

而这里,只是山城重庆目前严峻的交通状况的一个缩影。由于特殊的地貌,加上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原有的道路设计已经很难满足快速增长的交通流量。重庆中心城区路网承担着越来越大的交通压力,让拥堵问题愈发突出。

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秩序管理支队副支队长 杨益:重庆,很多网友戏称为“8D魔幻城市”,很多路口都是畸形路口,甚至还有五岔路口。治理很困难,大拆大建是不可能的。

“一点一策”治理 100个堵点纳入改造

今年年初以来,重庆公安、交管等多个部门正着力实施交通缓堵促畅攻坚行动。其中,在学校、医院周边、转盘等道路节点位置,确定了100个堵点纳入交通“微改造”项目。

杨益:所谓微改造,就是在不大拆大建的情况下,通过在现有道路上修边去角,结合我们的交通组织措施来治理拥堵,这种小手术、小改造来治理,然后有针对性地、一点一策地制定治理的方案来治理拥堵。

学府大道路段,特别是交科院路口,正是这次“微改造”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的堵点。按照以往,拓宽道路,是改善通行条件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在寸土寸金的老城中心,已经完全没有拓宽的空间。那么,这样的困局应该怎样打破?

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区分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副支队长 胡陶:我们发现在交通组织里面,交通标志标线还有很多可以优化提升的地方,比如说现在我们一个车道是3.3米到3.5米的一个车道,我们的标准也可以降到2.75米,通过瘦身车道的方式,可以增加2到3个车道。

此外,针对以往这一路口掉头车辆较多的情况,在道路中心的轻轨桥下,交警部门还规划了新增的掉头等待区。

最终,在公安交管部门的牵头下,经过历时三个月的方案论证,一份由交警、住建、城管、轨道、交通等部门联合制定的改造方案最终出炉。3月中旬,改造工程开始施工,为了最大限度减小对交通的影响,大部分施工工作都安排在了夜间进行。仅仅用了一个月,学府大道路段特别是交科院路口,就呈现了新的面貌。

胡陶:通过路口转向多组合的方式,来提高路口转向的功能。把原来的一车道掉头、一车道左转,扩充为三个车道调头,一个车道转向,从而提高整个路口的待行转向效率。

优化物理空间 智能升级全面激活路网活力

同时,改造以后公交车不再需要连续横跨多条车道和小客车争抢掉头空间,只需要在公交专用道内等待信号灯指示。人行横道也修改了位置,消除了人车交织隐患。改造不仅是物理空间的优化,更是科技力量的集成。事实上,除了这些看得见的改变,一些看不见的措施也对缓解拥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指挥大厅内,“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指挥调度着全市的道路运行情况。

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交通科研处综合科科长 徐龙:这里整合了公安、交通、气象等14个部门140类200亿条数据,集成90多个AI模型,实现对中心城区293个重点区域、273条关键道路的智能管理。

面对交通拥堵,这套系统能够从相对宏观的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动化的干预控制。

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交通监控指挥中心民警 吴月:比如这个路口,通过系统,我们在早高峰时段会将它的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和调配,我们对这个路口增加了20秒的绿灯延长,然后对出城方向的车辆进行两个等待区域的排队,这样就大大提升了路口的通行效率。

通行效率提高40%以上 拥堵时间短一半

如今,早高峰的学府大道依然车流如织、熙熙攘攘,但通行的效率已经大大提升。

司机:我们回来的时候的话,这个时间段会缩得很短,更快捷更方便。

行人:现在人车分流了,就觉得更安全一些。

杨益:据我们对整个路口和路段的评价,整个通行效率提高了40%以上。拥堵的时长从原来的60分钟缩短为30分钟,排队距离缩短400米左右。所以效果十分明显。这个点通行效率提高之后,是不是整个面的通行效率也整体提升?现在我们通过逐步复制,逐步推广,以点带面,实现全市全面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