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胡经轩)当代码遇见经济学,当算法重构金融逻辑,信息工程的意义早已超越技术本身。在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时代浪潮下,金融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亟需“既懂信息技术,又通财经规律”的复合型人才。湖北经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商务研究院)(以下简称“学院”)以“信息固本,经管赋魂”为关键支撑,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掌握前沿技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为数字中国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
专业纵览:财经与科技专业布局双轮驱动
学院积极响应“新财经”发展需求,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起“信息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的立体化知识体系,“工程学”学科位列ESI全球前1%。学院开设了软件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联网工程和人工智能等传统优势专业,还积极探索新兴交叉学科方向,例如“数字金融”“审计大模型”“碳金融”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师资矩阵:学界名师与科研平台双重护航
学院教师团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了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厅局级课题等1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8部、教材10部,申请获得专利成果40余项,在《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和《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00余篇。学院教师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6项。学院拥有1个湖北省高校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和2个省级科研平台——“数字金融创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互联网金融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其中,重数字金融创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赋能现代金融业“数智化”转型,聚焦金融业商业模式与业务流程“数智化”重塑,致力于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场景创新,打造湖北省数字技术攻坚的创新重地,承担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构建湖北省乃至全国一流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与应用创新平台。
学院依托学校经管学科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学科深度融合,打造了多个特色鲜明的交叉学科平台。合作开设的“计算机金融实验班”,将金融理论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培养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牵头申报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深度融合,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这些交叉学科平台的建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学院主办“网络科学与数字金融创新”前沿论坛。通讯员供图
学院大力推进数字化教材与课程开发。申报7本“新财经”数字化教材,其中《人工智能与大模型驱动的金融数据分析》获批立项,《大数据通识教程(财经版)》《商业与金融中的机器学习》入选培育项目,为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财经人才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石。同时,精心规划6门“新财经”数字图谱课程,为学生打造了与行业前沿接轨的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专业成长与企业实践双轨领航
产教融合与学术竞赛活动方面,学院成果丰硕,亮点纷呈。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的挂牌,为学院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搭建了广阔平台;举办第十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电子类省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办湖北省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合作联盟会议,以“人工智能与信创人才培养”为主题,吸引了省属10所高校及华为等企业近百人参与,有力推动了区域内计算机类专业的协同发展;凭借在产教融合方面的突出表现,学院荣获“湖北省优秀华为ICT学院”称号,并获批“101”计划建设单位。
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挂牌。通讯员供图
学院荣获“湖北省优秀华为ICT学院”称号。通讯员供图
学院获批“101”计划建设单位。通讯员供图
学院通过系统化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培养机制,构建了“课程教学-科研训练-竞赛实践-就业创业”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使学生在学术研究、专业竞赛和就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科研创新方面,学院推行“导师制+项目制”培养模式。第一课堂的专业课程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课堂的科研训练项目则提供实践平台。近三年来,学生学科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1056项,其中国家级128项,省级928项,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硕果累累。就业发展方面,学院通过“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第二课堂,与华为、中软国际、光庭、百度等多家知名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动员引导毕业生集中赴华为、百度、中软等头部企业实习。
学生在学科竞赛上获奖。通讯员供图
2025年科技文化节-科技创意集市。通讯员供图
未来,学院将以“新工科”建设为引擎,以“新财经”改革为突破,夯实育人根本,筑牢创新驱动,致力于培养更多懂数据的财经人、会金融的工程师。
实验室教师参与学术研讨会。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