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拾荒女的她,如今成为企业家带动2000人就业

湖北日报 2025-07-01 22:2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成龙 通讯员 楚仁轩 王青松 实习生 程馨亿

6月下旬,雨后初晴的一天,位于武汉市新洲区的凤娃古寨景区,一栋栋仿古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6月份雨天多,是旅游淡季,但也正是我们景区练‘内功’迎旺季的好时机。”武汉凤娃古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红梅把景区走了好几遍,通过“挑刺”来推动景区优化。

交谈时思路清晰、做起事来风风火火,记者很难想象,眼前这位40岁的创业者,在20多年前,还是一位拾荒女。可如今,她已经成为一位企业家,带动2000人就业。前不久,她应邀到省人社厅机关作了创业分享。


即使在拾荒,她也用心画出“拾荒地图”——

“人生的困难,都成为我人生的财富。”


余红梅是土生土长的新洲人,全家5个姐妹,她是老大。她8岁时丧母,挑起照顾妹妹们的担子。她结婚不到半年时,父亲又遭遇车祸,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她坐月子时,一两肉都没吃。为了给妹妹们填饱肚子,她不得已找商店赊米赊面。为了给父亲治疗,她欠下2.2万元外债。孩子刚1个月大时,余红梅就出门捡破烂,连手套和火钳都没舍得买。

“就算捡垃圾,我也要捡出个样子!”余红梅画了一幅拾荒地图,把每次捡垃圾的时间、地点和收获标注在地图上。渐渐地,她发现垃圾也有“生长”规律——比如,早春农民下苗时,尼龙袋就会多;等过几个月收割时,编织袋又“长势喜人”。

一天,余红梅在家准备把捡回的旧木桶当柴烧,被一个在山东经营工艺品出口生意的刘姓商人碰到。刘姓商人花5元钱将桶买走,还说以后有多少要多少。

“收大水桶、小水桶、马桶、洗脚盆呐!”从此,余红梅就每天走村串巷收木桶,一声吆喝,小半个村湾都听得到。把木桶收来后,再以3元至20元的价格卖出,她在新洲逐渐带出40多人一起收木桶。“人生的困难,都成为我人生的财富。”她说。

靠着一个个木桶,余红梅赚到了钱,给家里买了车,嫁了妹妹,还盖起了小楼。

但余红梅并不满足于此。得知刘姓商人是把这些收来的木桶翻新、加工成灯具等工艺品,出口东南亚等地区,她便以20万个木桶入股,成为山东这家工艺品出口企业的股东。

新洲农家女余红梅从拾荒起家,经过不懈奋斗,如今已成为武汉凤娃古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客商登机前,她以烟盒为纸、口红作印签下600万元大单——

“我一定能靠自己的双手创业!”


站上更高的平台,余红梅发现,把古旧家具翻新成工艺装饰品,也能卖出好价钱,她便从收格子门开始尝试。

“我一定能靠自己的双手创业!”余红梅买来上万元的专业书籍,学习古董、古建筑相关知识,并用3年时间远赴江西等地向资深木工师傅拜师学艺。在此过程中,她对民俗文化和古建筑文化的兴趣愈发浓厚。

“你这除了卖格子门,能不能搭建仿古建筑?”一次,一位外地客商在收购余红梅的格子门时,顺口问道。

“有!但我现在还没收,只要你需要,我就去收!”余红梅爽快地回答。

赶在这位客商登机前,余红梅在一张展平的烟盒纸上起草了合同,并用自己的口红作为印泥,双方按手印签字,“抢”下一个600万元大单。

2014年,武汉余红梅园林仿古有限公司在新洲区成立,主营古旧建筑的修复、保护以及仿古复建。这些业务,不仅服务花博汇、木兰花乡、沔阳小镇等景区打造仿古街道,还支撑余红梅在新洲区打造了自己的博物馆——凤凰民俗博物馆。2016年,余红梅和十堰收藏家协会主席周旺明携手,将该博物馆升级成为凤娃古寨景区。

2020年1月,凤娃古寨景区耗资数百万元筹备音乐节,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笔投资泡了汤。在疫情发生后的第5天,不服输的余红梅开通抖音直播,讲自己的创业故事、分享凤娃古寨,连播40多天,涨了13万粉丝。余红梅还亲自下场,在景区表演“不倒翁”“余干姐说媒”等节目。

我省人社部门把凤娃古寨景区列入重点支持对象,经常上门宣传惠企政策,将其作为返乡创业园区进行培育,并鼓励余红梅加入各类创业联会,对接行业资源、拓宽经营思路。靠着人社部门的帮助和余红梅个人IP的引流,景区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她创业路上不服输、跌倒又爬起的故事,哪止这一个。”余红梅的公司同事胡春喜说,2023年,凤娃古寨景区斥资上千万元打造不夜城,次年又追加500万元投资升级该项目,不料当年夏季遭遇长期高温,游客量锐减。余红梅带着公司全体高管赴鲁豫川渝赣等地10多个景区取经,寻找破题之道。

胡春喜说,余红梅大部分时间都奔波在全国各地考察的路上,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与劲头。如今,凤娃古寨景区年接待游客90多万人次,去年景区门票及二次消费收入达3000多万元。

新洲农家女余红梅从拾荒起家,经过不懈奋斗,如今已成为武汉凤娃古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景区每年拿六成收入给村民分红——

“无论飞得多高,我的根始终深深扎在故乡”


“去年,我的毛利润超过20万元。”6月24日,盘算着去年的收入,叶霞很开心。

叶霞家住新洲凤凰镇,曾在宁波做了20多年小生意。2022年,她在凤娃古镇“重启”事业,运营汽船码头和玻璃水划漂流两个游乐项目。

凤娃古寨景区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2000余人,叶霞就是其中的一位。此外,20多位村民在景区以土地入股,不仅能获得土地租金,还能获得景区分红。每年,景区都拿出60%的收入给村民股东们分红。

2016年起,余红梅连续5年对凤凰镇毛冲村一位患白血病的女孩进行爱心捐助,累计已捐助近30万元。她还每年拿出100万元资助优秀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并承担村里优秀初中毕业生的高中学杂费。

最近,余红梅打算在景区开发休闲养老板块的业务,为农村妇女们培训养老家政服务技能,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她说:“是创业,让我收获了事业的春天。无论飞得多高,我的根始终深深扎在故乡。”

“作为一位返乡创业者,余红梅面对创业路上的艰辛与困难,始终保持乐观和不屈,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期待更多的返乡创业者发扬这种精神,在家乡湖北收获事业的春天。”省人社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说。

新洲农家女余红梅从拾荒起家,经过不懈奋斗,如今已成为武汉凤娃古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