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首开“低空生命线” 无人机节省28分钟抢出救命黄金时间

楚天都市报 2025-07-01 07:11

运载无人机抵达荆州一医总院区停机坪    通讯员供图

扫码看视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通讯员 杜川

日前,一名因车祸导致肝破裂的患者被紧急送往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荆州一医)新城院区。术中,该患者失血超2000ML,血压骤降,而血库的A型血告急。

危急时刻,医院启动紧急预案,向总院申请调配A型红细胞。借助运载无人机,原本需要至少35分钟的人工转运,仅用了约7分钟。当晚8时35分许,患者完成3800ML的输血,血压逐步回升正常。

主治医师彭滔博士坦言,无人机运输节省了28分钟的抢救时间,“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6月27日下午,荆州一医举行无人机转运首航仪式。这是江汉平原首家三甲医院应用运载无人机助力智慧医疗,打造“低空生命线”的实践案例。

30分钟物资转运缩短至7分钟

当天下午,位于荆州一医新城院区的副主任护师白仙草,将一个装有检验样本和病理标本的医药箱放入无人机货舱。

“三、二、一,起飞!”随着操控指令下达,一款国产运载无人机发出轰隆的桨叶旋转声,随后缓缓升空,逐渐消失在众人视野中。

通过监控画面,极目新闻记者看到,无人机摄像头实时回传着城市航拍的稳定画面,飞行速度、高度、目的地距离等参数与普通的无人机并无二样。

6分41秒后,无人机精准降落在位于荆州市沙市区江汉北路的荆州一医总院区停机坪。紧接着,医护人员取出医药箱,随即进行了送检分析。

荆州一医总院区与新城院区直线距离6.5公里,按照常规的人工转运流程,单次医疗物资转运需要花费约30分钟。长江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王岱说,通过无人机转运,可将时间缩短至约7分钟,此举可大幅缩短转运时长。

每天6班次打造“低空生命线”

据无人机技术人员介绍,此款运载无人机最大载重为40千克,时速可达72公里,其庞大、精密的机身和大片的桨叶能提供强大的抗风能力和避雨能力。

在5G+北斗定位系统的加持下,该运载无人机可实现紧急救援支持、低空物流运输等功能。“急救药品、病理标本等都能通过它进行运输。”王岱说,据测算,无人机单次飞行的成本相比于人工转运,费用降低了40%。

投运后,荆州一医总院与新城院区每天将安排6个飞行班次,日常主要用于两院区间的检验样本、病理标本、紧急物资的转运。“紧急情况下,可执行医疗救援任务,还能实现精准直达,实时监控。”王岱说。此次首飞的成功,打通了两院区间的“空中生命通道”,开创了江汉平原三甲医院应用无人机转运的先河,也为优质医疗服务打开了一条高效的“低空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