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打通“林耕置换”发证“最后一公里”

荆楚网 2025-06-30 15:5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周阳 卢田中)6月27日,咸安区传来消息,该区桂花镇柏墩村村民何立顺近日领到了崭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和林权不动产权证。

这是咸安区首例“林耕置换”不动产登记,通过规范化的土地用途调整申请、“林耕置换”实施、确权登记发证流程,不仅解决产权登记权属不清问题,更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产权保护的双赢,为打通“林耕置换”不动产登记“最后一公里”提供示范样本。

何立顺家承包地共7.25亩,其中一块0.25亩地块是三面环山的坡地,原种植农作物收成不佳,土地利用低效。随着桂花镇大力发展桂花苗木种植,且经济效益可观,何立顺申请将这0.25亩地块由耕地置换成林地。

收到申请后,咸安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林业、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乡镇完成“地籍调查—重签合同—换发新证”的全流程操作。

首先,由村委会组织相关权利人到现场进行指界勘测,技术人员利用测量仪器进行准确定位、生成矢量图层,与地籍系统原矢量图层进行叠加比对确认,重新签订耕地和林地的承包合同。

完成“林耕置换”后,通过核减原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的对应地块,换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并按照原证记载的面积再对该地块重新核发林权不动产权证。

与此同时,咸安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并解决何立顺家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另2户林权存在的“一地多证”权属重叠历史遗留问题,通过数据修正实现权属界线精准落图。

据了解,近年来,咸安区全面开展“山上换山下”试点工作,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占补平衡为抓手,因地制宜将山上耕地逐步调整到山下,推动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通过“林耕置换”优化调整林耕空间,变碎片为连片、变低质为高效,既实现了耕地后备资源有效增加、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功能稳步提升,又能从根本上解决耕地“有人种、有人管”的问题。

同时,通过完善农业空间布局,化解产业冲突,杜绝地类反复调整“拉抽屉”现象,为规模化、适机化经营创造条件,切实提升农业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6·25全国土地日的前一天,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近8分钟的篇幅详细报道了咸安区“山上换山下”的经验做法。

目前,咸安区持续完善工作流程和机制,在开展“林耕置换”时,遵循权利人自愿申请原则,由相关部门及乡镇共同对土地用途性质作出同意调整意见,依据区政府有关批复文件,针对符合发证条件的地块进行重新确权登记,并在登记簿和证书中备注“林耕置换”信息,区分权利用途性质,让农户吃下“定心丸”,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自然资源要素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