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呼吸新生命 俯卧位通气成为重症患者的呼吸“助推器”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06-27 18:1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李嘉欣)近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NCU值班医生姜医生在查房过程中发现,因急性脑梗死住院的65岁吴阿姨近期出现持续性高热及呼吸困难症状,即便在气管切开后,其血氧饱和度仍维持在90%-95%之间。尤其在平卧位时,呼吸窘迫现象更为显著,而侧卧位时血氧饱和度略有提升。经与家属充分沟通并解释后,神经内科NCU医护团队决定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案。吴阿姨采取俯卧姿势持续通气两小时后,监护仪显示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至95%以上,呼吸频率也从每分钟30次降至22次。

那么,何为俯卧位通气?其为何能神奇地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呼吸状况?俯卧位通气是一种使患者采取俯卧姿势进行呼吸支持的治疗手段。当人体处于俯卧位时,胸腔和肺部的压力状态发生变化:背部肌肉放松,肺部后下方的肺泡得以充分扩张,原本因重力和炎症导致的肺泡塌陷得以恢复,氧气得以更均匀地分布至整个肺部。这一看似简单的体位改变,却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氧合功能,成为重症医学领域对抗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一方面,俯卧位通气有助于降低呼吸机依赖,为治疗争取时间。对于需要呼吸机支持的患者,俯卧位通气可降低通气压力,减少高浓度氧气的使用,从而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风险,为原发病治疗创造更多时间。以神经内科NCU的吴阿姨为例,在肺部感染加重且机械通气后氧合仍不理想的情况下,经管床医生与家属沟通解释俯卧位通气的好处后,家属同意为吴阿姨实施该治疗方案。神经内科NCU医护人员调整好体位,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坚持每日12-16小时俯卧位通气后,吴阿姨的血氧饱和度逐步回升,避免了病情进一步恶化。

目前,神经内科NCU在大力开展俯卧位通气治疗,科室配备专业指导人员,并积极推广该治疗方案。俯卧位通气以最简单的物理方式,创造了呼吸的奇迹。虽然它并非“万能药”,但在重症治疗中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关键地位”。当肺部因疾病陷入困境,一个体位的调整或许就能让氧气重新流动,使生命重获“呼吸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