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这片北纬30°的“华中屋脊”,既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现代人追寻诗意栖居的生态秘境。在这里,山水与酒香交织,传统与创新共生,一场以“醉美神农,匠‘新’发展”为主题的生态与文化交响曲正在奏响。从自然之醉的纯粹、匠酿之韵的传承,到发展之新的探索,神农架以独特的魅力诠释着“山水养酒,酒润人文”的深层意蕴。
山水织锦绣,万物染心房。神农架的“自然之醉”,源于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作为“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神农架拥有91.12%的森林覆盖率,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达30万/立方厘米,被誉为“天然酵池”。神农顶的云海、大九湖的湿地、金丝猴的灵趣,每一帧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这里的四季分明却又“最难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独特的立体气候孕育了红坪峡谷的险峻、香溪河的清冽,以及冷热洞、冰洞等地质奇观。这种原始生态不仅是动植物的“诺亚方舟”,更以纯净的山泉水和富饶的物产滋养着神农架的匠酿文化,形成“山水养酒”的天然闭环。
古法凝匠心,岁月酝琼浆。神农架的酿酒历史可追溯至炎帝神农氏尝百草、植五谷的传说,而今天的“匠酿之韵”则是对这一传统的创新延续。劲牌神农架酒业以古法为基,取黑龙洞千年岩隙泉水,辅以本地红缨子糯高粱,在“天然酵池”中酿出时光之味。其支链淀粉含量超90%的高粱,经传统工艺发酵,成就了酒体中1826种微量成分的复杂风味。更令人称道的是,匠人们将生态智慧融入生产——从“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到制定湖北省首个酿酒高粱地方标准,既保障了原料品质,又带动1700余户农民增收。酒坊中蒸腾的热气、酒糟的芬芳,与土家族“踩堂戏”的锣鼓声交织,让匠酿之韵成为连接自然与人文的纽带。
绿意赋动能,文旅启新航。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引下,神农架以“发展之新”开辟了生态价值转化的多元路径。一方面,通过“神农酒谷”建设、万吨酱酒技改扩能项目,构建从“一粒粮”到“一滴酒”的全产业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另一方面,文旅融合成为新引擎——封藏文化节吸引数千名酱酒爱好者,游客可在酒坊体验古法酿造,在土菜馆品味堂戏,在“天生豆腐”作坊感受传统技艺。此外,网络作品征集等创意活动,以文字、影像、音乐等形式传播神农架的魅力,既有对山水之魂的捕捉,也有对酒文化的新解,为生态叙事注入时代活力。这种“酒旅共生”的模式,让神农架从“秘境”走向“网红”,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神农架的“醉”,是自然的馈赠,是匠心的坚守,更是发展的智慧。在这里,山水与酒香共舞,传统与创新共鸣,生态保护与匠酿传承的共生之道,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神农架的故事不仅是“华中屋脊”的诗意栖居,更是一场关于生态、文化与未来的深刻对话——唯有以匠人之心守护自然,以创新之力激活人文,方能酿就这一杯醉美时代的醇香。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余飞(远安融媒体中心)
责编:丁玥
【投稿方式】投稿至指定邮箱:snjwpds2025@163.com,邮件标题格式为:【神农架第二届网评大赛】+单位+姓名+参赛作品标题,作品文末请附作者联系方式,便于联通。详情可点击:醉美神农,匠“新”发展!神农架第二届网络作品大赛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