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打破了山区难以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固有认知。
立讯精密(002475.SZ)是中国电子行业领军企业之一、苹果公司首家中国内地代工厂商,目前市值超过2300亿元。
位于武陵山区的恩施州,2024年全州GDP约1600亿元,其中恩施市GDP在全州率先迈入500亿元大关,占全州经济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6年前,立讯精密被一场“有气魄的招商”打动,选择将部分产能落地鄂西边陲恩施高新区。从“含绿量”到“含新量”,恩施求变,深山里崛起了一座“超级工厂”。
数据显示,自2019年投产以来,立讯精密工业(恩施)有限公司年产值从6000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2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50%,稳居恩施州制造业榜首。2025年,该公司延续增长势头,全年产值有望突破24亿元。
4月21日至25日,支点财经记者来到恩施高新区,走进恩施立讯、华芯科技等电子信息企业,感受武陵深山处新质生产力的脉动。
01
武陵深山崛起“超级工厂”
地处武陵山区的恩施州,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长期以来,恩施以旅游业为主导,2019年6月恩施立讯一期建成投产后,先进装备制造业才在此破土。
4月24日,支点财经记者走进恩施立讯,感受深山里“超级工厂”生产一线的繁忙。
当天,记者面向恩施立讯大门,向左望去,海拔1000米以上的笔架山,耸立云霄。走进汽车线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聚精会神地检测汽车线束的生产质量。
目前,恩施立讯主要生产电脑内(外)置线、手机数据线、手机无线充电器、摄像头、电子价签、汽车线束等产品。自投产以来,该公司产值从2019年的6000多万元增至2024年的超过20亿元,在职员工超过4000人。
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立讯精密是各地承接高端产业转移的“宠儿”,6年前是缘何选择在深山中建“超级工厂”的呢?
“是恩施的气魄打动了我们。”2018年11月,立讯精密副董事长王来胜参加恩施立讯项目开工典礼时说。
记者了解到,恩施立讯是当年湖北省重点项目、恩施州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用地面积338亩,总建筑面积35.8万平方米。项目从2018年9月考察签约到2019年6月一期建成投产,创造了多个“恩施速度”。恩施为立讯公司实现了“拎包开工”的保姆式服务。
项目从谈判到正式签约仅用两周时间,企业开办仅用1.5个工作日。
恩施州相关人士表示,立讯落地恩施,填补了恩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空白,改写了恩施产业版图,成为全州首家产值过20亿元的民营制造企业。
恩施立讯厂区(恩施高新区供图)
02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渐成
一家恩施立讯,牵引一个产业链。
支点财经记者走进华芯科技,发现这里的生产线自今年元旦以来一直运转不停。在生产车间,经过78道工序,一块液晶显示屏完成生产。
数据显示,2024年华芯科技全年产值达9328万元,同比增长超过30%。公司今年将计划新增4条生产线,不仅为公司全年的生产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体员工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
作为一家从事液晶面板(LCD)、液晶显示模组(LCM)、触摸屏(TP)、OLED、LED背光源研究、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华芯科技不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支点财经记者透露,该公司研发的基于二维材料的高可靠高性能透明导电电极的制造技术即将投入使用。
“该技术是在恩施高新区牵线搭桥下,与武汉大学合作共同研发的玻璃屏幕生产技术。”华芯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使用该技术,原材料成本将比以往降低20%,产品性能更高,大幅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望成为2025年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截至2024年末,华芯科技累计申请发明专利7项,已授权公布6项;申请新型专利17项,已授权公布14项。另有5项发明专利和新型专利正在提交中。
恩施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创新,向价值链高端迸发。
走进信濠光电(恩施)有限公司5号楼车间,温湿度表显示:温度22℃,湿度75%。高速运转的机器上,一块面积为1平方米、约半毫米厚的原材料玻璃通过滚涂、开料等工序后转运到热弯车间,一片片3D曲面玻璃盖板快速成型。
2023年9月,上市公司深圳市信濠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恩施高新区签订信濠光电玻璃防护屏恩施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书。去年7月,信濠光电恩施生产项目的落地投产,填补了恩施州中高端光电制造产业空白。
恩施电子信息产业不断扩产,打造完备的生态链。
在晴鑫电子信息产业园,支点财经记者看到园区厂房正在加紧施工。园区负责人刘小琴告诉记者,预计今年7月,深圳市汇联峰科技有限公司将落户园区,建设17条全自动化高端设备生产线,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储能等领域。同时,园区正与多家光电子信息企业洽谈落户事项。
向高端迸发离不开一套创新体系。恩施高新区打造了三级创新体系,构建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副总+企业研发中心”。这种“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模式,使园区企业累计获得专利授权400余件,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至68%。
数据显示,目前恩施州共有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100余家,其中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35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电子元器件、锂电池、连接线、显示屏、正负极材料等,电子制造业企业主要集中在恩施高新区、恩施市、利川市以及宣恩县。
从“深山洼地”到“产业高地”,恩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涌动着蓬勃的春潮。
恩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打造中西部地区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目标,恩施高新区重点引进一批在新型显示等领域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把电子信息产业做成百亿产业集群。
恩施立讯生产车间(恩施高新区供图)
03
背后隐忧:普遍规模小,结构不优
目前恩施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像恩施立讯这样的龙头企业凤毛麟角。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能级不够仍是最大的问题。”恩施州经信局相关人士告诉支点财经记者,目前恩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仍以传统电子材料、整机组装加工和元器件等附加值偏低的产品为主。规模企业大都是为终端产品提供零部件或者组装,生产电源适配器、连接线、线路板等,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少,产业增值能力弱。
目前恩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但产业仍面临上游材料高度依赖、下游市场高度集中的短板。
以立讯精密为例,目前该公司主要订单来自欧美零售巨头,受海外汇率波动以及贸易争端影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削弱了该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恩施电子信息的企业招工难、招技术熟练工更难,一直困扰不少企业的发展。在恩施立讯厂门外,记者看到张贴有招工的海报。包括工种、福利待遇等信息,多以生产一线的员工为主。
据了解,目前恩施通过“四级招工体系”为恩施立讯招募超过上千名员工,但高级技工缺口仍然存在。
上述人士介绍,目前在恩施引进的企业中,中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行业内领军人物寥寥无几;针对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及使用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培育人才的机制和环境有待优化。
恩施州每年约5万名高校毕业生中,不足两成选择本地就业。为解决人才缺口困境,恩施推进“校企合作”,与职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建“订单班”,将企业技术标准纳入课程体系,实现“入学即入职”的定向培养模式。
产业本地配套同样需要不断完善。在华芯科技相关人士看来,目前恩施电子信息产业本地采购率较低,企业从原材料、零部件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完成出货的周期较长。目前该公司所需多数关键芯片、电子元器件、原材料多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采购,本地采购率不足10%。
04
创造可能:融入区域产业生态
眼下,恩施正在加速弥补电子信息产业的短板。
“立足现有电子制造业企业,围绕其上下游配套招引一批光电产业高科技企业,不断完善恩施光电产业配套。”恩施州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支点财经记者,今年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重点招商方向,精准谋划招商项目,外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在上述人士看来,恩施电子信息产业的进阶之路,需要把握好三大趋势:
一是要区域协同,形成产业生态。恩施要积极融入“宜荆荆恩”城市群产业链分工,承接宜昌的芯片封装测试、荆门的电子化学品配套,形成跨区域产业走廊。同时,恩施还需积极加强对接有关部门,全力融入全省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积极为重点企业做好配套。
二是要技术融合,向新发力。恩施要深化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如部分电子信息企业推进的无人搬运车(AGV)系统,实现全车间物料自动化流转,未来可向上下游企业输出智能物流解决方案。
三是要绿色转型,降本增效。恩施要利用武陵山区丰富的水电资源,扩大绿电采购规模,打造零碳工厂标杆企业。
目前,恩施正在不断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各种功能配套,不断增强园区承载能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落实各项政策,降低企业物流、用电、用人成本。
在物流方面,支点财经记者了解到,恩施传化公路港物流项目是恩施州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也是中国民营百强企业传化集团在武陵山片区投资的首个物流枢纽项目。目前,传化物流已入选湖北省现代物流业“智慧物流重点项目”,正着力打造“一点发全国、全国发一点”的鄂西智慧物流中心,推动恩施加速驶入智能物流快车道。
从无到有,恩施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打破了山区难以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固有认知,通过以龙头企业牵引生态构建,用技术迭代打开价值空间,内陆地区同样能在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
如今,这座武陵山区的产业新城,正以其独特的实践,为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