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杨国勋)为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践,推动基层治理经验互学互鉴,5月16日,大悟县城关镇以枣棚村“先锋书记”工作室为活动阵地,举办了首期村书记“微论坛”。全镇乡村基层党组织围绕“党建领航谋发展,联村共建促振兴”这一主题,通过“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跟着书记学”的互动模式,6个村党组织书记和部分群众代表,共计30余人,通过“现场观摩+案例分享+研讨交流”三位一体的模式,探索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活动首站,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枣棚村产业园,现场了解工厂化集中育秧基地的秧苗培育状况、实地察看蔬菜长势情况。
“我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闲置土地流转建设大棚水果蔬菜基地,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解决了村民群众的就业问题。”枣棚村党支部书记、“先锋书记”工作室负责人胡大锋介绍到。产业园大棚里黄瓜、番茄等蔬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直销的同时,还发展特色采摘,吸引游客前来采摘游玩,拓宽销路,实现共赢。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环节,枣棚村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将已经过季的草莓铲除,进行秧苗培育,不仅实现了“一棚多收、循环利用”,还解决了周围种粮农户分散育秧难题,为稳定粮食生产、守牢安全底线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后,村党组织书记和群众代表们集中观看了堰河村、峒山村、许家冲村、尧治河村等4个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视频。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地区在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堰河村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从穷山村到富裕村的转变;峒山村注重生态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了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许家冲村依托特色产业和电商平台,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尧治河村坚持产业兴村,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案例片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让村书记们深受启发,这些生动实践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4个村成功的背后,靠的是党建引领和产业发展,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中心村党支部书记徐贵强在观看后表示。
在研讨交流环节,村书记们围绕“如何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结合各自村的实际情况,分享了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也提出了遇到的难点和疑点。有的村书记介绍了利用闲置土地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的经验,有的村书记分享了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特色产业的做法,还有的村书记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城郊经济的新思路。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与会人员共同出谋划策,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气氛热烈、效果明显。城关镇党委组织委员杨德明总结强调:“各村要以此次论坛为纽带,立足资源禀赋,打破单打独斗局面,通过联村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用党建一根针穿起乡村振兴千条线,推动村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共同书写我镇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此次“微论坛”以“经验共享、问题共解、互相促进”为宗旨,为村书记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现场观摩、案例学习和研讨交流,村书记们拓宽了视野,启发了思路,增强了发展集体经济和推动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下一步,城关镇将继续依托“先锋书记”工作室,持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