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华家河镇:烟火日常里的“平安协奏曲”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5-13 19:12

红安县华家河镇的“平安经”,藏在老百姓的日子里。近日清晨,华家河镇农贸市场已是一派繁忙。摊主们正忙着整理货品,摊位前崭新的红色灭火器箱格外醒目。

“上个月要不是这个‘小红’,后果真不敢想。”蔬菜摊主老李指着灭火器回忆说,前几日一大早,隔壁水产摊的冰柜突然短路冒烟,他迅速取出灭火器,在消防队赶到前就控制住了火势。该镇“平安商户”百日攻坚行动开展后,全镇300多家商户都有了这“小红箱”,市场监管所的老汪每周都来检查,还带着大伙练灭火,“拎起灭火器能跑能喷,比背古诗还熟咧!”

中午12点的镇调解中心里,调解员陶泽刚嗓子有点哑。前几天两农户为宅基地吵得要动手,他带着民警、司法所老陈,搬着两条长凳往中间一坐,泡上几杯浓茶听双方骂。从早到晚磨了三天,两家人最后握手时,当事人老张直感慨:“本以为要闹到法院,没想到在这喝着茶把事解决了。”

墙上挂着的锦旗“真情调解止纷争,热心为民促和谐”几个字都褪了色,今年新添的第5本调解记录里,记着家长里短的46件事。陶泽刚说,他们现在有个“土办法”:每天去村里转一圈,每周把难事儿摆到桌上议,每月回头看有没有留下的隐患,“尤其是那些夫妻吵架、欠钱闹心的事,得像拔刺儿一样,趁早拔出来。”

下午4:30,镇中心小学的放学铃声还未响起,校门口已整齐站着12名身着红马甲的家长志愿者。他们手持荧光指挥棒,在临时施工围挡边开辟出一条两米宽的“彩虹通道”。这支由36名家长轮值的“护学岗”队伍,不仅疏导交通,还自发排查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标注出每一个潜在危险点。

“上周发现路面上有一个小坑洼,当天下午就修好了。”志愿者队长伍群花边说边帮一个小学生扶正书包。今年春季,镇政府给全镇7所学校都加装了防撞护栏,改造了3处校园周边的危险路段。“再好的设施,也需要有人守护。”伍群花边帮孩子系书包带边笑着说。

晚上八点,熊河村的乡间小路被夜幕笼罩,一束束手电光划破夜色,照亮了“铜锣联防”队员身上的反光条。“况婶,陌生电话要转账千万莫信啦!”“熊叔,遇到扯皮的事要冷静,千万莫冲动,想想家人啊!”队员黄强敲开一户户人家,递上最新印制的《防诈知识手册》和《命案防范宣传手册》。

这支由镇村干部、网格员和村民组成的巡防队伍,每晚提着铜锣、揣着手册走村串户,用“夜巡+宣讲”模式把“不轻信、不转账”的提醒融进犬吠声里,将“遇纠纷先冷静找调解”的叮嘱送进农家院落。

前几日,村民险些被“高息投资”话术迷惑转账,正是夜巡队员撞见及时劝阻。更热乎的是“平安守望”微信群——哪家夫妻吵架动静大,群主立刻@调解员“带杯茶上门劝和”;新出炉的命案防范宣传视频刚上传,群里就弹出几十条点赞。手电光掠过的屋檐下,铜锣声惊醒的田蛙旁,安全知识随着指尖消息流动,也跟着巡防脚步扎根,让每个窗口透出的灯光里,都盛着稳稳的安心。

如今走在镇上,烟火气中处处透着心安:卖早点的王婶边盛汤边提醒顾客“看好手机”,骑电动车的大哥路过学校时主动减速,纳凉的老人摇着蒲扇唠着新编的“防诈顺口溜”。这些融入日常的细碎守护,让平安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是菜市场葱花香里稳稳立着的灭火器,是调解室窗台下堆着的磨破边的调解记录,是夜巡队员踩过石板路时落下的“夜里锁好门”的暖心叮嘱。

华家河镇的平安,不是写在纸上的口号,而是平凡生活中每一个人的默默付出。它是老李提起灭火器时熟稔的动作,是陶泽刚茶杯里泡淡的茶叶中浸润的耐心,是伍群花荧光棒划出的弧线里闪烁的守护,是黄强宣传手册上晕开的汗印里藏着的热忱。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农贸市场的红屋顶,当深夜的手电光最后扫过村口的老槐树,这里的人们正用最朴素的方式,把“平安”二字写成了日子里最暖的底色——正如该镇党委书记方辉常说:“平安建设就是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通讯员张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