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两部“黄河” 李心草:经典有跨越时代的生命力

北京青年报 2025-05-13 09:50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著名指挥家李心草执棒全国11所音乐学院的优秀教师及青年演奏家组成的联合交响乐团,携手泰斗级钢琴家殷承宗,奏响了钢琴协奏曲《黄河》。

作为承载民族记忆的经典,《黄河大合唱》与钢琴协奏曲《黄河》不仅是中国音乐史上激荡人心的史诗篇章,更以艺术之力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而作为中国交响乐发展的亲历者,中国交响乐团荣誉首席指挥、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不仅接过两部经典之作的传承接力棒,更见证这两部作品跨越时代的生命力。

近日,李心草做客中国交响乐团艺术沙龙,以“‘黄河’逐浪高”为主题,畅谈自己与这两部经典之作的渊源。

一个愿望

想成为《黄河大合唱》朗诵者

“我有可能是中国指挥里在《黄河大合唱》中担任过角色最多的一位。”李心草回忆,上世纪80年代,17岁的他从云南艺校毕业后到云南交响乐团实习,担任长笛演奏员,接触的第一部中国作品就是《黄河大合唱》,而那次的指挥是严良堃先生。当时严良堃来昆明指挥了两部作品《黄河大合唱》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我向他借了贝九的总谱,花了80块钱复印。这在当时是笔巨款。”

由于对音乐太热爱了,李心草将当时要演奏的两部作品背得滚瓜烂熟,尤其对《黄河大合唱》颇为痴迷。作为乐团长笛声部的演奏员,他将分谱倒背如流,在演奏的时候可以只盯着指挥,而非低头看谱。“这部作品是我少年时期追逐音乐梦想的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李心草说。

正是这份对音乐的赤诚,让严良堃记住了这个云南少年。后来,李心草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后,再遇严良堃,这位一生指挥《黄河大合唱》逾千场的著名指挥家建议李心草参加到合唱队里,以合唱团员的身份亲自去体验这部作品。“于是,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在合唱团里一年多的时间,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李心草说,通过合唱团员的视角,自己更深入地理解了《黄河大合唱》,声乐形式的多样性,让他在日后的指挥中始终保持着对作品结构的敬畏。

从演奏员到合唱队员,再到登台指挥,30余年来,李心草参演《黄河大合唱》的场次已逾百场。然而,他对这部作品的探索还不止于此,他透露自己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成为《黄河大合唱》的朗诵者,“词我已经倒背如流了,但是在台上声情并茂,全情投入地朗诵,需要一颗非常强大的心脏。”

不断钻研

《黄河》弹了55年仍在打磨

脱胎于《黄河大合唱》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自1970年首演以来备受欢迎,李心草同样多次诠释了这部作品。今年五一期间,李心草执棒全国11所音乐学院的优秀教师及青年演奏家组成的联合交响乐团,携手泰斗级钢琴家殷承宗,奏响了钢琴协奏曲《黄河》。

“从排练到演出,面对殷先生的时候,我有很多次都非常感动。”李心草与殷承宗合作了近30年,“可以说殷先生是看着我长大的。”作为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主要改编者之一,也是这部作品的首演者,殷承宗每次登台都精神抖擞,给李心草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总是迈着轻盈的脚步,昂首挺胸。”而最近一次合作时,殷承宗步履蹒跚地走上舞台,双手还有些颤抖,然而当他的手指触碰到钢琴时,动人的旋律依然直抵人心。“这个场面令人感动。虽然殷先生已经弹了55年《黄河》,但他直到最近这场演出,依然对音乐进行钻研,不断地跟指挥讨论,这种对音乐的严谨和不断探索的精神让我震撼。”

演出当晚,这位耄耋之年的钢琴家加演了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中的“十月”,以及《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李心草在舞台上近距离欣赏了殷承宗的演奏,“那一刻现场安静极了,我能听到观众的抽泣声,我的眼泪也止不住了。我作为晚辈跟他合作这么多年,那一刻,能以最近的距离感受大师的音乐修养,我感觉到一种幸福。”

使命担当

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

在李心草的指挥生涯中,“传承”二字重若千钧。20岁执棒中央乐团的传奇经历,让他深知老一辈音乐家提携后辈的深意。“李德伦、严良堃等前辈,把乐团当作艺术圣地来守护。”这种精神,李心草在担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后有了新的注脚:培养既能诠释经典,又具国际视野的新生代音乐家。

对于《黄河大合唱》的指挥艺术,李心草有着独特的思考。“《黄河大合唱》最大的挑战是结构。”虽然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但要想真正做到结构上的完美,还是有很大的难度。“每一个段落,起承转合的安排,应该如何铺垫?还有诗朗诵,每次面对的朗诵者不一样,就算碰到一样的朗诵者,可能每遍的语速、情绪也会不一样,如何做到严丝合缝?其实都是非常难的。”

“保卫黄河”的乐章中,他悟出严良堃“不贪快”的深意。“之前我总认为速度上来了,那种气势才能出来。”以前,严良堃在这个段落总是控制速度,让李心草很是不解,直到最近几年,李心草才悟出了这个道理,“速度不是激情的堆砌,而是结构的精妙布局。”这种对音乐逻辑的尊重,让他在处理这个段落时愈发从容。

2019年《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之际,李心草率中国交响乐团录制唱片,用现代音响技术凝固这部民族经典。今年10月,李心草还将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和合唱团合作,开启新的录制计划,在数字时代续写黄河故事。

这种艺术的传承,还将在2025年国交合唱团的海外巡演中延续。当《黄河大合唱》的旋律在异国响起,李心草看到的不仅是作品的传播,更是中国交响乐人“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的使命担当。

文/记者 田婉婷 供图/中国交响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