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事关全国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长江经济带沿江11省市以更高水平、更实举措,不断加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万里长江,生机盎然、活力奔涌。
在上游,云南今年计划在沿江造林10万亩以上,进一步筑牢生态屏障。
在中游,江西加速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今年将推动1.4万家企业提档升级、实施改造。
在下游,连接上海、南京、合肥的北沿江高铁正加紧建设,预计2027年建成通车。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长江沿线考察调研,并先后四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提出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机制。
长江经济带(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 张伊娜:长江经济带贯穿东中西部,区域协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不断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更高水平的协同联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整体合力。
以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今年,湖北、安徽立足自身科研、人才等优势,聚焦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位于武汉的“中国光谷”,加快建设光化学、激光等领域中试平台。安徽出台新举措,协同组建量子通信、智能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上海,今年将启动建设12家跨区域创新联合体,加快建设覆盖沿江34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合作处处长 赵泉:2025年,我们将加快建设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与沿江省份的重大平台共建和重大任务协同,促进跨区域的科技资源流动共享,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以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塑造产业新优势。
今年,长江经济带将加快建设以智能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长三角,“4小时产业圈”可以让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零部件供应。重庆在实施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程的同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空天信息等新兴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四川动力电池产业加速崛起,在宜宾储能产业园,57个新能源应用场景、新型储能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今年,宜宾新型储能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
四川省宜宾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副局长 岳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接下来,宜宾将聚力壮大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新型储能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更高水平的通道建设拓展要素流动新空间。
2024年,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40亿吨,稳居世界内河首位。今年,宁波舟山港开通了驶往湖北荆州的江海联运直达船,至此已有宁波至江西、湖北、湖南等10条江海直达航线;南京港开通了与上海港点对点外贸快航,一个航次比原来节省20个小时,为沿江内陆城市货物出口新增了水运快速通道。一个联通国际、辐射内陆、服务长江的现代物流体系,在长江黄金航道加快形成。
江苏省南京市交通运输局港口建设处处长 黄河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2025年,我们将加快一批项目建设,打造长江深水航道上最大的公铁联运枢纽,引导更多10万吨级左右的这种大船进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如今,长江干流全线稳定达到Ⅱ类水质。按照规划,到2035年,长江经济带将全面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沿江各省市正久久为功、凝聚合力,奋力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