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桑林翻紫浪,土猪代养引客来。应城市陈河镇太庙村“‘桑’梓情深,‘猪’福满满”首届桑葚采摘周暨生态土猪认购活动火热启幕。应城市烟草专卖局志愿者全程赋能,通过科技帮扶、云端营销、产业联动三大举措,首日助销桑葚800斤、认购土猪67头,带动农户增收12万元,探索出一条“农旅融合+品牌增值”的共富新路径。
太庙村桑林
科技赋能 桑林结出“生态金果”
走进太庙村千亩桑园,紫红桑果压弯枝头。这派丰收景象得益于应城烟草志愿者引入的“桑-菌轮作”“罗幔罩盖防虫”等6项新技术。通过3期“田间课堂”培训,农药使用量减少90%,优质果率提升至85%,亩均效益突破8000元。
此外,志愿者们还帮助农户建立了桑葚种植标准化流程,从土壤改良到果实采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为后续规模化种植打下坚实基础。“以前卖果靠吆喝,现在手机一扫溯源二维码,客户抢着下单!”种植户涂想清指着包装箱上的“香溢助农”标识笑道。
活动现场,志愿者分组协助游客采摘,建立“品控小组”,从采摘分拣装箱到冷链运输全程监督,确保800斤日采摘量零损耗。目前,太庙桑葚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单价较市场均价高出15%。
志愿者协助游客采摘桑葚
云端发力 土猪变身“网红爆款”
“宝子们看过来,桑果喂大的黑土猪,肉质自带果香!”直播间里,志愿主播高莎手持土猪健康档案卡,向3.2万网友展示土猪的山林放养生活。志愿者们提前一周驻点太庙村,拍摄土猪散养短视频、设计“代养日记”小程序,创新推出“云认养”模式:扫码即可观看实时养殖画面、定制喂养方案,广州客商一次性认购5头。
线下同步开设“亲子喂养体验区”,推出“认养一头猪,免费游桑园”套餐,首日吸引50组家庭签约,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增长40%。游客王女士开心的说:“既能带孩子体验喂养,年底还能吃上放心肉,一举两得!”
据统计,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体验”双渠道,活动首日土猪认购量达67头,其中云端订单占比62%,最远销往海南。
产业联动 农旅绘就“共富画卷”
志愿者充分发挥渠道优势,打造三大增值链条。
产品链,开发桑葚酒、桑葚酱、桑叶茶、桑叶天妇罗、土猪腊肠、酱肉等10款深加工产品,通过2018户零售终端铺货。旅游链,设计“桑园研学游”“土猪喂养体验日”等特色线路,对接旅行社,联动老观湖湿地公园、楚珍园、龙池山庄等多个景区,推出“一日游”“亲子游”等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形成消费闭环;品牌链,统一“太庙桑猪”视觉标识,通过社交媒体、地方媒体等多渠道传播,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在抖音发起#甜蜜密码#挑战赛,话题播放量破百万。
活动期间,太庙村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带动综合消费25万元,12户脱贫户实现人均增收3500元。
长效赋能 唱响乡村全面振兴“四季歌”
“烟草帮扶不是‘一阵风’,而是‘四季歌’。”应城市烟草专卖局负责人表示,将依托“香溢红色驿站”构建长效帮扶机制。技术护航,每月组织农技专家驻点指导,年内新建2个智慧种植大棚;渠道共享,对接中百仓储等商超,推动桑葚系列产品进入武汉市场;人才孵化,开设“新农人训练营”,培育本土电商主播20名。
从“一季采摘”到“四季运营”,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共赢”,“香溢”志愿红正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能。如今,太庙村的共富故事如桑葚般甜蜜续写——预计年底产业链综合产值将突破5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60万元。(骆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