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制作油焖小龙虾
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小龙虾交易旺盛
市民在生鲜市场挑选小龙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通讯员 张益游 王雯雯 高子寒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辉
这是一份“好吃”的档案,你在查看卷宗时,脑海中也许会想起它们的美味。
在湖北省档案馆收藏的《中国楚菜大典》里,收录了潜江蒜蓉虾、清蒸小龙虾、碧绿香滑龙虾球等三道以小龙虾为原料的楚菜。而在该馆收录的首批21项《楚菜标准》中,与大家耳熟能详的清蒸武昌鱼、荆沙甲鱼、沔阳三蒸、钟祥蟠龙菜、黄州东坡肉、排骨藕汤、腊肉炒菜薹等并列的,就有潜江油焖小龙虾。
眼下正是吃虾季,让我们在湖北省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中,寻找小龙虾背后的故事。
一个意外催生潜江油焖大虾
潜江油焖小龙虾,在市面上更知名的叫法是油焖大虾。武汉街头不少卖油焖大虾的店铺,都会打出“五七油焖大虾”的牌子,而这正是这道菜最初诞生的地方——潜江市江汉油田五七桥头。在潜江人乃至湖北人心目中,五七小李子油焖大虾,才是吃虾客的“朝圣地”。作为油焖大虾的创始人,小李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代军被授予“油焖大虾烹制第一人”“中国烹饪大师”“中华美食工匠”等殊荣。2024年7月,“五七小李子油焖大虾制作技艺”还入选了潜江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潜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上,记载了促使这项非遗技艺诞生的一次意外。
1996年,李代军和妻子在五七桥头开启创业之旅。最初,他们的拿手菜是油焖仔鸡。当时在潜江乡村,小龙虾被视为危害秧苗的“害虫”,钓虾、吃虾是常见景象。李代军大胆尝试,去虾壳、炒虾仁。这新奇的菜品一经推出,便广受食客青睐。
1998年的一天,孩子们玩耍时踩破了虾壳,流出了虾黄。妻子对李代军说:“高营养就这么白白浪费了。”一句话提醒了李代军。他洗了几只整虾,投进油焖仔鸡的锅里。起锅时,小龙虾的味道令人惊艳。随后,第一锅油焖大虾诞生。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而第一个做油焖大虾的李代军,则让这道菜红遍大江南北。
近30年来,李代军始终坚守品质,在反复的实践中,他赋予了小龙虾更多的味道。每一锅小龙虾,所用的植物油、盐、糖、姜、蒜等调料,都有精确的量化标准。经过反复研制和市场实践,油焖大虾的制作技艺愈发完善。
一只虾曾引来中央农办调研
油焖大虾能在大江南北走红,需要有充足的供货资源。湖北省档案馆馆藏中央农办的调研报告《潜江市把小龙虾做成大产业的实践与启示》(完成于2009年),展示了当时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的盛况。
报告说,湖北省潜江市着力发展小龙虾养殖和加工,逐步把小龙虾做成了大产业,成为全国小龙虾“繁育养殖、科技示范、加工研发”中心和小龙虾生产、加工、出口第一大县市,小龙虾养殖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过去,小龙虾一直处于野生状态。2003年,潜江市探索出“虾稻连作”寄养模式,小龙虾产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2008年,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3.5亿元。培育出“华山”“莱克”等11家加工企业,年出口小龙虾加工品5.8万吨,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一半,创汇6690万美元。
据潜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信息,目前,潜江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96万余亩,其中“虾稻共作”面积达90余万亩。潜江还迅速带动了周边的监利、洪湖、仙桃等地养殖小龙虾,这些小龙虾也冠上了潜江小龙虾品牌。庞大的养殖规模为小龙虾的卓越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
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以“中国虾谷”为代表的小龙虾交易中心。“中国虾谷”位于潜江市后湖管理区莫岭村,是集小龙虾智能种苗繁育养殖、检验检疫、冷链仓储、物流配送、餐饮休闲、文化演艺、人才培训、金融流通等一站式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生态小龙虾产业园。这个覆盖周边、辐射全国的集约化小龙虾交易中心,在全国400多个城市设立了落地配服务网点,为全国的虾农、虾商解决养虾难、卖虾难、卖价低、运输难、回款难、虾品质无保障等六大问题,大力推动小龙虾产业链延伸。高峰时期,“中国虾谷”一天交易2000吨小龙虾,14小时内就能将小龙虾从潜江送往全国600多个城市。每天围着小龙虾忙碌的,除了分拣打包的“虾哥”“虾嫂”,还有水产经纪人、小龙虾网络推荐官、美食达人、小龙虾动漫设计师等。在百万人口的潜江市,有20多万人从事相关产业。以小龙虾为产业的“园”,造就了一批新职业,也为从业人员创造了新生活。
“潜江龙虾”产值达870亿元
在湖北省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中,可以查到2012年潜江市人民政府向湖北省水产局申请“楚江红”小龙虾品牌落户潜江的函。当时,经历近10年的发展,潜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小龙虾产业链,造就了9项“全国之最”:最早开展小龙虾野生寄养的县市、小龙虾野生寄养面积最大的县市、小龙虾加工量最大的县市、小龙虾出口创汇最多的县市……复函中,湖北省水产局同意将“楚江红”小龙虾商标品牌落户潜江,永久授予湖北莱克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无偿使用。湖北省水产局还提出,力争在3年内将“楚江红”品牌创建成为中国驰名商标,3至5年内打造成为全国畅销品牌。
目前,潜江小龙虾产业链已经延伸至精深加工领域,虾壳素加工技术通过智能化、绿色化生产工艺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小龙虾加工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其衍生产品如甲壳素、壳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在生物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广泛应用,成为全产业链增值的重要环节。2024年,小龙虾全产业链模式带动农民亩均增收超4000元,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产业,助力潜江打造全国农业现代化标杆。
如今,“潜江龙虾”品牌早已蜚声海内外。由中国渔业协会指导、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导的2024中国地理标准农产品(水产)区域公用品牌声誉百强榜中,“潜江龙虾”一举夺魁。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潜江龙虾”已经形成了一条集选育繁育、生态种养、加工出口、餐饮美食、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完备产业链,综合产值高达8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