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新农人付鹏程:返乡逐梦 深耕土地绘就乡村新画卷

2025-05-06 14:32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王虹、康洪洲)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怀揣梦想回归故土,用智慧和汗水改写乡村面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孝昌县双鹏家庭农场负责人付鹏程便是其中一位典型的新农人,他的故事,充满着对土地的热爱、创业的艰辛与坚持,更见证了农业发展的新变革。

付鹏程曾在武汉一家网络公司从事网络推广工作。每次回到家乡孝昌邹岗,看到大片荒地,心中满是惋惜。出于对农村那份深厚的情结,2014年下半年,他毅然辞去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启了农业创业之路。

“2014年开荒的时候很落后,什么设备都没有,大部分靠人工,也不懂技术。”付鹏程说。

起初,摆在付鹏程面前的是重重困难。他从周边的700多亩荒地开始整治。他一边向周边老农请教,一边与务农多年的父亲交流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提升种植水平,因地制宜种植不同的品种,还有设备的更新,都是很重要的。”在付鹏程种植的作物中,太子稻占据重要地位。他的父亲多年来一直坚持种植太子稻,虽然只有三四十亩地,但收成和收益都不错。这份传承,让付鹏程更加坚定了种植太子稻的决心。

“主要是看上了它收成不错,也是我爸爸的心血。而且我是农村人,对农村很深的情结在里面,这也占了一半的原因。”付鹏程说。

然而,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5到2017年,连续降雨让付鹏程的稻谷大面积倒伏,减产幅度高达百分之六七十,损失惨重;2019年的大干旱,更是让庄稼基本绝收,严重亏损。面对这些挫折,付鹏程也曾沮丧,甚至想过放弃,但对农业的热爱和最初的梦想让他选择继续坚持。

“我们做出了一些改变,包括粮食烘干,我们做了烘干厂,购买了无人植保机,开始高效作业,铺设了防干旱的灌溉管网,这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不管是干旱还是闹洪灾,我们都有一定的防范措施。”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付鹏程也从一个农业“小白”逐渐成长为半个技术专家。他深知,做农业没有捷径,只有舍得吃苦、坚持不懈,才能收获成功。如今,付鹏程的农业事业已颇具规模。他开荒加流转的土地达到2000多亩,除了种植,还对外提供社会化服务,涵盖育秧、插秧、飞防、粮食烘干等,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农业体系。

“我种了400多亩水稻,每年都到这个地方买1.2万多盘秧苗,他们这里的秧苗品质很好,成活率很高,后期还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和烘干服务,确实让我们很省心。”孝昌县邹岗镇青桥村农户刘天亮说。

“我们合作社从机械耕地、流水线育秧到自动化插秧,全程都采用最新的机械设备,实现了水稻种植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我们主要为周边农户及部分合作社提供托管服务,服务面积达到8000多亩。”付鹏程说。

对于未来,付鹏程有着清晰的规划。邹岗作为孝昌太子米的发源地,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付鹏程决心加大对孝昌太子米品牌的推广力度,让家乡的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科技的加持、农业设备的加持,我相信对我们种出更好、更优的太子稻非常有信心。”付鹏程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也为家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周边的村民有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机会。

“他们在家里搞发展都不容易,把我们村里都带好了,变化很大,基本上这周边的能够过来打打工,一天100块钱,活儿挺轻松的,也不累。”孝昌县邹岗镇群爱村村民杨国英说。

付鹏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仅实现了个人的农业梦想,还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