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里,一辆老式汽车缓慢行驶在316国道,张怀伟将装满保温盒的布袋小心放在副驾驶,晨光一点点照在后座父母的白发上。这辆载着三颗牵挂之心的汽车,正驶向三十公里外的康复医院,那里住着他守护了二十六年的至亲。
张怀伟给姐姐送饭 聂杰杰摄
1998年,张怀伟23岁的大姐因家庭变故罹患精神疾病,彼时尚且稚嫩的张怀伟看着时而清醒时而狂躁的大姐,毅然决定将其接回家中照顾。刚患病的大姐拒绝吃药,也不让人靠近,为了唤起大姐的记忆,他总是轻轻哼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是当年大姐教他唱的第一支歌。
令他记忆犹深的还是2015年深秋,病发的大姐突然窜进巷子里走失,他寻遍周围的大街小巷,却不见大姐的身影,在五个小时过后,饥肠辘辘的他终于在一处隐蔽的墙角找到了已经熟睡的大姐。他脱下制服裹住姐姐,慢慢地背起,路灯下,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背后的大姐已经趴在肩膀上陷入沉睡,睡梦中呢喃着“我要回家”。
2016年冬,大姐因患子宫肌瘤住院手术,为了劝说大姐配合医生治疗,早日恢复,他每天清晨就赶去菜市场买姐姐喜欢吃的菜,下班后第一时间冲进厨房做饭。病床旁,他捧着热腾腾的藕汤对着大姐说“你看,我炖了你最喜欢喝的藕汤”。直到一口一口看着大姐喝完,他才放下心去工作。“有天夜里,大姐忽然发病往外冲,我追到一楼才抓住她。”说起这段事,张怀伟总会感到后怕。
2017年,大姐病情恶化需长期住院治疗,他忍痛将大姐送往孝感康复医院。从此,每逢周末,他都会驾车载着父母去看望大姐。七年来往返城乡的公路上,车子换了两次,保温盒磨掉了漆皮,双亲的白发与日俱增。某个春日的返程途中,母亲忽然指着路旁野花说:“你姐小时候最爱摘这种花戴在头上了。”他默默记下,下周探视时,大姐的病床前便多了一束插在罐头瓶里的野花。
最近那次暴雨中的探视,张怀伟用雨衣裹着保温盒,自己却浑身湿透。推开病房门时,大姐突然抓起毛巾按在他滴水的头发上。这个久违的举动让他红了眼眶——二十六年的时光仿佛在此刻重叠,那个会给他擦汗的姐姐,似乎踏着岁月的裂缝回来了片刻。
暮色中,车子再次启程,后座父母依偎着打盹。张怀伟望着后视镜里渐远的医院轮廓,耳边回响着医生的话:“最近她积极配合治疗,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春风吹散他眼角的湿润,三十公里归途上,初放的花朵正沿着公路绽放成金色的希望。(通讯员胡庆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