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武汉中招政策出炉 第四批次志愿填报“三合一”

楚天都市报 2025-04-26 09:29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实习生 温竹青

根据《武汉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5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工作的通知》,确保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5%以上,较去年略有上升。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中招志愿填报第四批次填报规则稍有变化。

中职学校志愿填报更加灵活

2025年中招,考生志愿依旧设置5个批次:

1、提前批:民办普通高中,设1个志愿;招收分配生的省级示范高中和武汉外国语学校,设1个志愿。提前批只能填报1个学校。

2、第一批:省级示范高中,设1个志愿。

3、第二批:市级示范高中和实行计划招生批次改革的省级示范高中,设3个志愿。

4、第三批:一般普通高中(公办普通高中、民办普通高中)、实行计划招生批次改革的市级示范高中,设3个志愿。

5、第四批:中职学校综合高中试点班、“3+2”和五年一贯制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专业,设多个专业志愿。

其中,第四批次志愿填报与去年相比稍有变化。去年第四批次志愿填报规则为:中职学校综合高中试点班设1个志愿,“3+2”和五年一贯制学校设2个志愿,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专业设2个志愿,本批次3类志愿可以兼报。2025年,综合高中试点班、“3+2”和五年一贯制学校、中职学校普通专业均可兼报,选择空间更大,填报更加灵活。考生根据自身成绩、兴趣特长、职业规划等因素,既可选择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也可选择某一所心仪学校的不同专业,使填报的学校和专业形成一定的梯度,增加录取成功几率。

中职志愿7月必须再次确认

需要注意的是,中职志愿填报分两次进行。首次填报时间为5月8日8:00至5月11日17:00,再次确认时间为7月22日8:00至7月23日17:00。中职学校的录取将以再次确认的志愿为依据,志愿未经确认将不予录取。

中职学校的录取,总体按总分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

投档规则为,按考生录取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先投档排序在前的考生,对单个考生志愿投档时,依次检索其志愿学校下的志愿专业,当专业计划还有余额时,即投档成功;当专业计划已满时,再按志愿顺序检索下一志愿,直至投档成功。一个考生完成投档后,再依次检索下一个考生的各个志愿专业。

当考生录取总分相同时,语、数、外三科分数之和高的优先录取;若仍相同,按综合素质评定等级的高低排序录取;若仍相同,理化(合卷)分数高的优先录取;若仍相同,少数民族考生优先录取。经过以上排序仍相同者,比较考生志愿顺序,顺序在前者优先录取,志愿顺序相同则追加计划录取。

此外,考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有面试(测试)要求的专业,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面试(测试),取得资格后方可填报相应志愿。中等职业学校需要面试(测试)的专业,由相关学校组织面试(测试)并优先录取。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中职学校,可进行志愿征集;征集后仍未完成计划的,允许其在规定时间内,以注册录取方式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中职学校不得无故将考生退档。考生不得无故退录,否则不再被其他中职学校录取。

6月20日至22日中考笔试

2025年,武汉市中考笔试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20日至22日,两天半的时间里,考生将考完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合卷),道德与法治、历史(合卷)。

志愿填报依然在笔试前进行。5月8日8:00至5月11日17:00,考生须在中招平台填报志愿并确认,时间截止后不能再填报或修改志愿。5月12日至7月31日,考生可在中招平台查询本人填报的志愿信息。7月下旬普通高中录取结束后,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考生,必须通过中招平台对中等职业学校志愿进行再次确认。

志愿填报过程中,具备分配生资格的考生,可在提前批填报一所本区招录分配生的学校。填报分配生志愿,不影响其他批次志愿填报。

报考普通高中体艺特长生、体育后备人才的考生,须参加武汉市教育局组织的资格认定并取得相应资格。填报志愿时,应填报具有招生资格和招生计划的学校,且填报相应批次的第一志愿。填报不具有招生资格和招生计划的学校,或未在第一志愿填报的,均视为放弃该项资格。

以“宏志生”资格报考的考生,须填报具有招收“宏志生”计划的学校,录取后方可享受“宏志生”资助。填报不具有“宏志生”招生计划的学校,视为放弃受助资格。

此外,根据教育部关于外国语学校可单独提前招生的有关精神,武汉外国语学校招生办法另行公布。

新城区综合高中限本区招生

在招生范围方面,按照政策,中职学校综合高中试点班比照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划定。

具体来说,中心城区公办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综合高中试点班,面向中心城区招生;新城区公办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综合高中试点班,面向本区招生,不得擅自招收中心城区考生。

中心城区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含汉南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纳入武昌区统一招生);新城区为东西湖区、汉南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

长江新区相关学校招生范围,与2024年一致。武汉市民族中学、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武汉外国语学校、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不含中职学校综合高中试点班)面向全市招生。各类特长生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范围,与所在学校招生范围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