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共绘教育春 武汉市第六十八中学师道传承共成长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2025-04-27 14:30

编者按:

武汉市第六十八中学创建于1965年,是武汉市首批命名的艺术特色学校。学校坐落于江汉区万松园路,毗邻中山公园,虽处闹市却独得一方清幽。自建校以来,这所老牌艺术特色学校始终以“多元育才,协调发展”为办学理念,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沉淀,逐步发展为以“尚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品牌,引领学校科学、特色、优质发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许文秀 通讯员倪迅 视频陈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传’字背后,是责任,更是情怀。”武汉市第六十八中学以“青蓝工程”为纽带,构建起“师徒结对、双向奔赴”的成长生态,让教育薪火代代相传。

精准结对,量身定制成长路径

生物教师吴钟晶的成长,是“青蓝工程”的典范。师父李雄彪老师两年听课80余次,逐字逐句打磨她的公开课;吴钟晶将探究式学习融入课堂,以“加酶洗衣粉为何去污更佳”为课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自主探究。她教研成果丰硕,独立撰写7篇学术论文,深度参与2项省级重点课题研究。教学竞赛屡获殊荣,先后斩获市级优质课一二等奖、教学设计二三等奖,区级优质课特等奖、说课特等奖、五项技能竞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师父教会我,教育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吴钟晶说。

学校以“尚美”文化滋养教师成长。青蓝工程不仅是技能传承,更是师德浸润。李雄彪常对徒弟说:“教育是良心活,要对得起每个孩子的未来。”吴钟晶在冬日的反思笔记中写道:“每一次课堂,都是与生命的对话。”这种精神传承,让六十八中教师队伍既有专业高度,更有教育温度。

学校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与考核方案》,将教师分为“新入职—青年—骨干—专家”四阶段。新教师聚焦“站稳讲台”,青年教师锤炼“教学风格”,骨干教师探索“教育创新”,专家教师引领“团队发展”。李雄彪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完成2项省级课题,形成“命题评估体系”,辐射超千人次。

深度互动,教学相长共融共生

学校为青年教师配备“双导师”——教学导师与德育导师,从课堂设计到班级管理全面指导。化学教师郭春晖初登讲台时,面对抽象概念束手无策。师父胡化明以生活现象切入,引导她用“钢铁生锈”“苹果变色”讲解氧化还原反应,课堂瞬间生动;实验课上,师徒创新引入数字化传感器,让学生通过实时数据曲线理解酸碱中和反应本质。郭春晖感慨:“师父的指导让我明白,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点燃。”

学校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胡化明与郭春晖开发“家庭小实验”系列视频,用柠檬汁和小苏打造就简易灭火器,点燃学生探究热情;吴钟晶在遗传规律教学中,运用微观粒子模型演示突破难点。近三年,学校开展“青年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竞赛”,孵化出省级精品课6节,智慧教育成果显著。

青蓝工程实施以来,学校11位青年教师100%毕业于985、211高校,57.9%拥有研究生学历;胡孟莎、倪迅老师的微课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程琪、张梦寻获国家课改成果市一等奖。2024年,吴钟晶再获省级教学案例一等奖,宋梦思摘得“七校联合体同课异构”大赛桂冠。这些成绩印证了“传帮带”机制的强大生命力。

“课堂是教师的根,创新是教育的魂。”在六十八中,教师以课堂为阵地,以创新为引擎,探索教学改革的无限可能。教师成长非一日之功,六十八中以“金字塔”培养体系为基,构建“目标分层、路径多元、内外协同”的发展生态,为“尚美教师”队伍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