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圆满完赛。“人机共跑”见证中国人形机器人发展“加速度”。
路透社:见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
全球首场“人机半马”比赛上,人形机器人与马拉松选手同场竞技。参赛机器人外观和尺寸各异,有的摆臂大步奔跑,有的迈着“小碎步”高频率前进。业内人士称,这是人形机器人续航能力、稳定性以及速度的一次“小考”,验证产业发展成果,推动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夺冠的天工机器人拥有长腿设计和独特算法,自主实时调整奔跑方向和速度。
新加坡《海峡时报》:这是最佳的技术验证舞台
“人机共跑”标志着“体育+科技”的跨界融合迈入新阶段。这样长距离、长时间地测试机器人的极限性能,不仅能倒逼技术突破、展示标杆性应用成果,还能激发“人机共生”的深入探讨,促进机器人产业加速落地。分析称,人形机器人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赛事验证的技术将快速应用于物流搬运、医疗康复与家庭陪护。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韩国《朝鲜日报》:人形机器人前景广阔
这场“人机共跑”赛事是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示。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加速进化,凸显中国在仿生结构、算法优化等方面的持续创新能力。根据中国最新发布的《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从“技术验证期”向“规模化商用期”快速过渡。今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超82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50%。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人形机器人优势明显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已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领域。人形机器人从转手绢、扭秧歌到走上半马赛道,无疑是巨大的技术飞跃。中国在各种机械和电子元件方面占据主导地位,此类产品生产成本远低于美国,更便宜的零部件、快节奏的创新意味着中国人形机器人可能复制电动汽车的成功。未来几年,中国公司将在人形机器人的开发和生产方面占据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