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肠癌高发 这些习惯正在毁掉你的消化道 及时筛查能救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19 16:55

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消化道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其中,结直肠癌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仅次于肺癌,排名第二位,每年的发病人数超过50万例。

约90%结直肠癌由息肉或腺瘤变成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胡兵:结直肠癌基本上90%都是结直肠息肉或者结直肠腺瘤变来的,而息肉到癌的话,这个时间很长,大概有10年,那在腺瘤良性的时候,我们就要发现它,然后进行处理。

结直肠癌的发病与遗传、不良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如长期高盐、高油、高脂饮食,缺乏膳食纤维和乳制品的摄入,以及肥胖、缺乏运动等,都会增加患结直肠癌风险。

临床数据显示,直径>2cm的腺瘤性息肉,5年癌变风险达35%。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以每年4%左右的速度递增,90%以上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胡兵:比方说消化道肿瘤引起消化道的梗阻,引起消化道出血或者是疼痛,这个时候一检查往往都是晚期进展期了。因此我们到45岁以后,一定要做一次胃肠镜体检,要进行一个筛查。早期我们通过内镜微创的治疗,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专家建议,45岁以上人群每3至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有家族史或发现肠道有息肉的人群应缩短筛查间隔时间。

全国胃癌年发病人数超过35万

在消化道肿瘤中,另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胃癌。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胃癌的年发病人数超过35万,位列所有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人数超过26万人,位列恶性肿瘤第3位。

胃癌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饮食习惯、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等。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主任医师 季鑫:

第一类遗传因素,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甚至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有罹患胃癌的情况要引起警惕。 第二类就是后天性因素,最重要的就是饮食习惯。喜欢吃烧烤类的、油炸类的、烟熏类的,饮食不规律,熬夜等。 第三类是慢性的胃部疾病,胃溃疡,慢性胃炎等,如果长期存在不予以治疗,就容易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幽门螺杆菌会增加胃癌发病风险,我国人群的总体感染率在45%~50%左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主任医师 季鑫:这种细菌生活在胃的幽门部,它的一些代谢和分泌的产物会影响和破坏正常的胃黏膜的功能,从而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所以我们对于幽门螺杆菌要及时进行筛查,如果发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阳性的,那么我们应该口服药物2~3周。

早期胃癌治愈率可达90%左右。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建议,45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有慢性胃病等高风险人群,即使没有任何症状,原则上应每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