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天河机场正面鸟瞰图
4月15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正式通航30周年。作为中部地区重要航空枢纽门户,统计显示,自1995年通航以来,天河机场累计运输旅客3.5亿人次、保障航班320万架次。
210条航线织出湖北“空中立交桥”
据天河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30年间,天河机场迎来一次又一次跨越:2000年获批国际机场;2008年T2航站楼建成投用;200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2016年第二跑道建成,当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2017年T3航站楼建成投用;2024年,完成改造的T2航站楼与T3航站楼协同运行,当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140万人次,位居中部第一;2025年1月,第三跑道投用,天河机场迈入“三航站楼+三跑道”时代,保障能力跃升至6300万人次。
今年一季度,天河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789万人次、国际旅客吞吐量36.5万人次、中转旅客吞吐量87.2万人次、保障航班5.6万架次,四项核心数据均保持中部第一。
“2000年获批国际机场以前,很少见到外国人,如今每5名出入境人员中就有1名外籍旅客,天河机场越来越有国际范儿。”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地面服务保障部国际客运室主管陈华介绍。3月武汉樱花季,天河机场口岸共查验外籍出入境人员2.54万人次,同比增长38%。其中免签入境的外国人达8100人次,同比增长209%。
目前,天河机场运营航线210条,包括20条国际及地区航线,助力湖北搭建一座座连通洲际、畅通亚太、畅达国内的“空中立交桥”。
1995年4月15日天河机场通航仪式
“双枢纽”联动 湖北加速融入世界经济版图
作为湖北航空客货“双枢纽”之一,天河机场正与90公里外的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携手共舞,以“多式联运、融合发展”的模式助力湖北加速融入世界经济版图。
去年8月,武汉光谷超级物流中心(光谷货站)揭牌启用,这是湖北唯一一个航空前置货站,也是全国第一家网状驳运型航空前置货站。光谷货站的诞生,让天河和花湖机场具备了安检互认、海关前置的条件,推进“两场联动”从概念变为现实。目前,光谷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完成空运进出口全流程作业,物流效率可提升约30%。
去年12月,武汉市印发《武汉市联动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打造“空中出海口”工作方案》,为湖北民航客货“双枢纽”高效联动、协同发展规划路线图。
随着去年12月湖北空管分局接管花湖机场进近管制服务,天河机场和花湖机场开始共享统一指挥标准,有力提升航班起降效率。湖北机场集团表示,今年将着力推动天河、花湖两场总规一体化修编,统筹谋划两场功能分工和政策协同,推进机场高速二期、燕矶长江大桥等配套项目,助力湖北“铁水公空”多式联运网络加快成形,打通客货流转的“最后一公里”。
(支点财经记者 郑玮 / 通讯员 陈晓东 张蒙 甘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