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互信搭建桥梁,多学科协作助力九旬肠癌患者重获新生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04-09 18:03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林琳 通讯员 刘姗姗)91岁老人持续便血两周,被确诊为乙状结肠癌。老人面临两难困境:不做手术,生命随时受到威胁;而做手术,由于超高龄且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剧增。

最终,基于医患之间的信任,武汉市中心医院结直肠肿瘤专病中心多学科专家团队通力协作,为老人实施了微创手术,成功化解危机。近日,老人已顺利出院。为表达感激之情,家属特意制作一面锦旗送到医疗团队手中。

91岁患者及家属送锦旗致谢胃肠外科医护人员.jpg.jpg

91岁患者及家属送锦旗致谢胃肠外科医护人员。通讯员供图

一个多月前,吴婆婆(化姓)开始出现持续便血,起初她以为只是痔疮的小毛病,想着过几天就会好转,并未引起重视。可两周时间过去,便血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吴婆婆还逐渐出现腹痛、乏力、进食困难等症状,家人赶紧将她送往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

经腹部CT检查,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乙状结肠肿瘤,随后将她收治于该院结直肠肿瘤专病中心。入院后,消化内科专家为其完善了肠镜检查,提示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肿瘤,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腺癌。

摆在医患面前的是一道棘手难题:吴婆婆已有91岁高龄,同时还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多种基础疾病。如果不做手术,老人随时可能因癌灶出血或肠梗阻面临生命危险;而选择手术,能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但超高龄及复杂病情也为手术和麻醉带来巨大挑战。

经过慎重考虑,吴婆婆和家人最终决定信任医生,勇敢地接受手术治疗。为确保手术顺利,胃肠外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影像诊断科、血管外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了多学科讨论,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共同制定出详细周全的手术方案及快速康复治疗计划。术前,医护人员将老人的身体调整至最佳状态,血栓预防多管齐下,尽可能降低术中风险。

手术当天,在麻醉科的保驾护航下,胃肠外科主任王辉带领团队为吴婆婆实施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手术中,专家们精细操作,完整切除肿瘤,并顺利完成降结肠与直肠的吻合。

手术的成功只是康复的第一步,术后管理也是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一环。护理团队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从生命体征监测到循序渐进的营养支持,从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康复锻炼到心理疏导,鼓励老人树立康复的信心。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下,术后没几天吴婆婆便恢复了正常进食,大小便通畅,便血和腹痛的症状未再出现,成功闯过术后的“危险关卡”,未出现吻合口并发症等,已于近日顺利出院。出院前,吴婆婆的女儿激动地说道:“谢谢你们救了我母亲,没想到这么大年纪还能成功做了手术。”

该院胃肠外科主任王辉提醒,除便血外,排便习惯出现持续性改变,如便秘腹泻交替、大便变细、有排便不尽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反复出现腹胀、腹痛,可触及腹部包块等症状,都需警惕肠癌的可能。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高龄并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王辉强调,“经过多学科的全面评估、术后精细管理,高龄肠癌患者通过微创手术,仍有机会获得良好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