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应城市短港灌区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水利基础设施,在保障农业灌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短港灌区工程位于应城市,主要水源为短港水库,其承雨面积70平方公里,蓄水量4786万立方米,有效水量4141万立方米。该工程设计灌溉面积达12万亩,经过一系列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恢复灌溉面积3.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2万亩,为应城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水源保障。
短港灌区国土面积17.3 万亩,耕地面积 13 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7.2 万亩。受益范围主要有应城市杨河、三合、城北、四里棚等镇、办事处。
近年来,应城市高度重视短港灌区工程的建设与改造。投入资金对70.312km渠道进行清淤、整形、加培,使渠道输水能力大幅提升,减少了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 ;对5座涵闸进行新建、拆除重建和加固,配套闸门及启闭设施7台套,有效控制了水流分配,保障了灌溉用水的合理调度 ;对2座渡槽进行拆除重建和加固,新建、拆除重建、加固机耕桥25座,拆除重建人行桥11座,拆除重建路下涵8座、渠下涵5座,这些举措极大地改善了灌区的交通和输水条件,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此外,还建设了181处灌溉直灌口工程,配套磁力锁式分水斗门各1台套,进一步提高了灌溉的精准性 ;修建渠顶管护道路19.64km,完善了灌区信息化设施1套,为灌区的高效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城市积极探索创新模式。该市注重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水利、农业、财政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共同推进灌区工程建设与管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引导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监督和后期管护,增强群众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例如在部分村庄,群众自发组织成立了用水协会,负责灌溉用水的日常管理和设施维护,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和群众满意度。(通讯员陈传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