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钟继超、汤斐)春晖暖人心,劳动育新人。3月26日下午,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化材学院”)的30余名学生走进同大校区食堂后厨,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实践课。学院通过“后勤+学院”协同机制,将劳动教育课堂延伸至食堂操作间,让“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在烟火气息中焕发新活力。
在食堂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分组进行食材分拣、刀具操作、热菜烹饪等全流程实践。化学专业大二学生何健军手握炒勺,在翻炒青菜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三分钟颠勺就让手臂发酸,一餐一饭的来之不易,只有亲身体验才懂!”而在糯米团制作区,学生们将实验室的严谨作风融入食材处理中,精确称量馅料配比,用科学态度雕琢传统美食。
活动尾声,学生们亲手制作的菜肴被送往食堂窗口,他们的劳动成果化作一份份温暖传递给了师生,实现了“技能提升”与“价值塑造”的双重升华。学院党委副书记胡远强表示:“劳动教育不仅是体力付出,更是跨场景的能力培养。这种跨场景的能力迁移,正是劳动教育的深层价值所在。”
本次活动通过“专业+劳动”“思政+劳动”模式,让学生在烟火气中感悟责任担当。化材学院学子以实验思维优化烹饪流程,将学科知识转化为生活智慧,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
近年来,化材学院持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已建成2个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并将劳动教育纳入第二课堂学分体系,形成了“课程教学-基地实践-成果评价”的闭环。这一举措为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人才注入了鲜活动力。
作为落实“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此次活动依托学院与后勤部门的深度联动,打破了传统教育边界。从食材处理到菜品传递,从技能学习到情感共鸣,劳动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拓展劳动教育场景,通过多元实践让育人成效在知行合一中持续深化,让劳动教育在“烟火课堂”里绽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