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总院有强科”系列报道八 让疾病诊断“金标准”更精准 ——国药东风总医院病理科高质量发展之路探寻

十堰日报 2025-03-31 16:22

本报记者 刘俊 特约记者 蒋辉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病理诊断堪称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作为区域病理诊断体系的核心构成之一,国药东风总医院病理科自1969年创建以来,经过56载学科建设与技术迭代,现已形成覆盖组织病理诊断、细胞病理诊断、分子病理诊断、肿瘤个体化诊疗指导的全链条技术服务体系,是集疑难病理会诊、癌症早筛早诊、生物样本库建设及病理医师培训等“医、教、研”于一体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奋进之路——

由弱变强领跑“医疗赛道”

在该院病理科档案室内,一份签发时间为1970年12月26日的手写病理报告上,字迹清晰可辨。这份由病理科老前辈张佰祥、朱烨签名,纸张上端印有“最高指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字样的珍贵档案,见证了病理学科奋进历程。

1969年,在支援“三线建设”的时代浪潮下,武汉市第一医院病理检验站整建制迁入山区十堰。1970年,张湾医院病理科成立,填补了区域病理学科发展空白。

此后的30年间,科室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病理技术——1974年,特殊染色辅助诊断技术提高了疑难病例诊断水平;1976年,快速石蜡切片病理诊断技术化解了患者燃眉之急;1980年,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技术终结了二次手术时代;1988年,引进美国免疫组化技术,时任病理科主任贾国凤带领团队创建的器官移植病理诊断平台,至今仍是鄂西北地区唯一的专业平台。至1992年,超微病理、PCR检测等技术相继应用,搭建起区域高端诊疗体系。

进入21世纪,科室在精准医疗领域持续发力、加速领跑,荧光原位杂交、荧光定量PCR、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等12项分子病理诊断技术突破传统界限,让临床诊断更精准、更快速。“以往,实体肿瘤基因检测项目需送往上级医院才能完成。如今,科室凭借技术升级,可以完成大部分此类检测。”2014年接任科室主任的朱正鹏见证了科室在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与持续迭代。

随着学科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该院病理科在“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间,连续两届荣膺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跻身于湖北省病理科第一梯队。

匠心求精——

微米之间破译“疾病密码”

3月26日,记者走进该院病理科诊断室,只见病理医师全神贯注,将视线聚焦于显微镜目镜,右手食指和拇指默契配合,以极为精准的力度轻旋调焦螺旋,时刻维持视野清晰。与此同时,左手灵活地操作物镜转换器,根据观察需要,精准调整放大倍数。在显微镜下,仅仅4微米厚的病理切片上,每一处细微结构都清晰呈现。

“较复杂的免疫组化检查,每一张切片需要历经70余道工序。”朱正鹏介绍,一张看似普通的病理切片,背后是一套严谨复杂的制作流程。以常规病理检查切片为例,其制作需历经大体检查、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阅片等40余道工序,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切片质量,干扰临床诊断与治疗。

更考验团队协作能力的,当属术中病检。3月22日上午10时15分,一份甲状腺标本从12号手术间紧急送达病理科,标本标签上“术中冰冻”的字样让整个科室瞬间紧张起来,医生、技师立即行动,经过核对、取材、冷冻、切片、染色、封片、阅片等一系列程序,19分钟后,病理科的电话直达手术室:“患者卢某,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请在信息系统查看书面报告。”手术室主刀医生据此调整方案,果断决定下一步手术操作。

“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广泛应用于乳腺甲状腺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胸外科、妇产科等临床科室,一般要求在收到手术标本30分钟内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为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这类报告需由经验丰富、具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生负责阅片,并最终签发。”朱正鹏说,根据近五年数据显示,科室术中冰冻诊断准确率达99.58%,出具报告平均时长24.54分钟,处于区域领先地位。

目前,科室正着重打造基因检测技术平台。该平台包括荧光原位杂交、荧光定量 PCR、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基因多态性检测等技术,为肿瘤筛查、早期预防、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复发监测等提供精准决策依据。依托各项先进技术,近三年来,病理科病理诊断准确率达到99.67%。

十年磨剑——

教研融合锻造“诊断精兵”

如果将病理报告比作“临床医师的指南针”,那么病理医生就是精心打磨这枚“指南针”的工匠。在病理学界有一个共识:培养一名合格的病理医生需要“十年磨一剑”,要在数以万计的阅片量中不断锤炼眼力、积累丰富经验。

身为学科带头人,朱正鹏深耕病理诊断领域长达24年,始终秉持“以教促学”理念,建立日常业务学习机制,组织高年资医师开展阅片教学,助力青年医师迅速成长,提升病理诊断整体水平。

在人才培养方面,明确要求中高级职称医师提升全科病理诊断能力的同时,定向培养1至2项亚专科特长,统筹推动亚专科建设协调发展。针对不同岗位特性,实施差异化培养策略:病理医师通过三级审核、病例讨论、阅片带教等方式,不断提升诊断思维能力;病理技师团队建立标准化实操培训体系,全力保障技术质量稳定。

如今,科室已构建起层次分明的人才梯队:5名高级职称医师引领学科发展方向,8名中级职称医师成为中坚力量,青年医师有序跟进。团队成员中,大部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顶尖机构进修,硕博学历医生占比52.14%,带动了科研教学全面进步。近年来,科室共完成11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 SCI论文6篇,参编专著5部,创新打造了“理论-数字实训-案例解析”三维教学体系。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展望未来,病理科将朝着“亚专科建设、规范化诊断、新技术应用、病理诊断整合、病理资源共享”方向发展,争创省内知名、区域一流的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助力精准医疗跨越式发展,为广大百姓的健康筑牢根基,为“健康十堰”建设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国药东风总医院病理科团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