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喻昭阳 张玖杰 见习记者 朱梦瑶 通讯员 彭娟
一身白大褂,温柔的面庞始终露出淡淡的微笑,极具亲和力的嗓音,总能快速抚平患者的恐惧与焦虑。她是王雪梅,荆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湖北省时珍人才工程省级中医药优秀青年人才。
她以心为灯,照亮患者康复之路;她凭精湛医术,驱散病痛阴霾,成为众多患者的肠胃“守护者”。
一人一方,祛除脾胃痼疾
在中医的世界里,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是人体健康的根基。从医10余年,王雪梅在脾胃病、肿瘤和治未病等领域擅于运用中医药方法辨证施治,见解独到,效果显著。在她的门诊里每次都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患者,只为寻得一剂良方。
50岁的雷先生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王雪梅在治疗中以中药汤剂、自制药为主,辅以穴位贴敷、药穴指针疗法、艾灸等外治疗法。经过治疗,患者肠上皮化生逆转,萎缩得以控制。
一位肠易激综合症患者长期反复腹泻,为典型的脾虚、寒湿内生。王雪梅为其制定了包括饮食、生活、心理疏导等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经过调理,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我们不仅要关注疾病的症状,也要注重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和心理情绪。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一人一方对症下药,这就是中医的独特之处。”王雪梅说道。
穷极医源,自得回春之术。王雪梅还将岐黄之术和现代医学融会贯通,一方面运用现代医学检查手段精准评估病患,另一方面依据中医理论巧开处方,二者结合,真正做到了中西医治疗的1+1>2的疗效。
精准微创,内镜下巧“排雷”
深夜时分的一次紧急救治,让76岁的吴老太感慨万分。患有肝硬化病史的吴老太突发便血,伴随休克,情况凶险。王雪梅迅速对其进行内镜检查,很快在十二指肠降部发现一处出血,并予一次性钛夹止血。整个手术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有惊无险”的背后,是王雪梅对急症处理的果敢与娴熟。作为全院率先掌握标准化肠镜单人操作技术的医生,王雪梅能够在狭小、曲折的肠道空间内精准定位、分毫不差。
“发现一例早癌,就是拯救一个家庭。”这是王雪梅常挂嘴边的话。在一次胃镜检查中,王雪梅发现患者胃窦部有一处直径约1.5cm的扁平隆起,凭借丰富的经验,她在细微的黏膜病变中捕捉早癌的蛛丝马迹,于是精准实施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以微创方式完整切除病变组织,使患者免于开腹之苦。
每一次精准活检,每一次病理分析,都凝聚着她对生命的敬畏。如今,王雪梅每年为近千名患者实施镜下手术,凭借精湛技术化险为夷。
潜心科研,践行医者初心
医疗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研力量的推动,作为一名临床医生,王雪梅不忘在繁忙之余利用一切时间为自己“充电蓄能”。
在临床治疗中,王雪梅发现荆州道地药材金不换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有较好疗效。于是,她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对金不换(网果酸模)抗幽门螺旋杆菌机制及治疗胃溃疡机理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
没有经验,她就反复试验;没有思路,她就不停学习。王雪梅始终用“追求极致”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克服了重重困难。近年来,她参主持及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发表文章10余篇,专著2本,获湖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荆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每个临床难题都是科研的起点,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的新方法、新药物,才能造福更多的患者。”对于科研之路,王雪梅坚定而执着。
医者之大,不仅贵在术精,更贵在德馨。作为脾胃科中的“侦察兵”,患者床前的“贴心人”,王雪梅用一双巧手、一颗仁心,诠释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