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方萌)三月的江夏,春风拂槛,菖蒲吐翠。3月25日,江夏区红旗大道学校迎来一场文化盛会——“楚地菖蒲造景非遗传习坊”正式揭牌。
活动现场,江夏区文化馆馆长徐竞翔、江夏区教育局体卫艺站站长彭艳与楚地菖蒲盆景技艺传承人朱长虹携手为传习坊揭牌。这方小小的非遗天地,既是孩子们触摸千年楚韵的窗口,更是匠心精神的实践基地。“以红育蒲,以蒲润红,让传统文化在红旗的辉映下扎根、生长!”校长郭子的致辞掷地有声,为活动注入炽热的文化情怀。
随着揭牌仪式的落幕,朱长虹以一堂《菖蒲非遗文化进校园》专题讲座,带领师生穿越时空长河。从《诗经》中“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婉约诗意,到《楚辞》里菖蒲祛邪避秽的仙草传说;从楚地盆景“三分清风、三分清水、三分清凉”的养护智慧,到“养眼养心、持之以恒”的育人哲学,菖蒲文化在朱长虹的讲述中焕发出鲜活的教育光芒。“愿孩子们如菖蒲般坚韧,以香草之德,成未来之才!”朱长虹深情寄语,引得掌声如潮。
传习坊的课程设计妙趣横生。孩子们将化身“菖蒲小工匠”,用跃动的手指修剪绿意,搭配湖北山石,感受“一草一木皆匠心”的传承真谛;在诗词书画创作中品味“文人清供”的风雅,于“五清植物”的照料间领悟“清净养心、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正如课程所提倡,孩子们将带着“有趣有盼有牵挂”的期待,像小草般顽强生长,绽放审美力与创造力。
活动尾声,朱长虹以“菖蒲是长江文明的见证者,非遗是民族记忆的守护者”作结,期盼红旗学子能以菖蒲为舟,载着荆楚文脉驶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