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评大赛】志愿服务当以“雪中送炭”暖寒夜,莫让“锦上添花”遮望眼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03-26 09:00

三月的一天,听中国青年报记者分享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故事。“志愿服务的目光应始终关注人、关注无声的角落,志愿服务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这是对志愿服务本质的深刻洞察,为志愿服务注入了一针清醒剂。荆楚大地上无数志愿者正传承着志愿服务精神,共同续写新时代的志愿服务华章。

在武汉两江四岸,活跃着一支由冬泳爱好者组成的“长江救援志愿队”。从 2015年正式注册至今,十年间,每年夏季,队伍的成员们都顶着酷暑在江边值守,劝阻野泳者,紧急施救落水群众。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这一年时间,长江救援志愿队就完成了救援任务53起,成功救援54人。这些“水上守护神”用血肉之躯筑起长江生命防线,他们的行动是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壮举,是“雪中送炭”式的无私奉献。

在湖北西部,恩施州利川市毛坝镇的茶叶产业正上演着乡村振兴的“雪中送炭”:当地政府与企业合作,实施“利川红”产业帮扶计划,组建专业团队深入田间,技术专家手把手传授种植要诀,免费发放优质茶苗和有机肥料;电商运营师搭建直播基地与全国展销平台,让深山好茶插上数字翅膀;风险管控专员引入茶叶保险机制,为茶农系上“安全带”。如今,“利川红”已香飘九州,茶农钱包鼓了,笑容甜了,这支由技术专家、运营骨干、风控专员组成的产业帮扶专员队伍,用专业知识浇灌产业之花,以创新思维拓宽志愿之路。

长江救援队用臂膀托起生命重量,产业帮扶专员以细流滋润乡村振兴,这群奔走在荆楚大地的志愿者,用沾满泥土的双腿丈量民生温度,以永不熄灭的热忱搭建希望之桥,他们用行动印证:真正的志愿服务,是俯身贴地的共情。当“悯人之苦”化作精准帮扶的清单,“济人之急”成为持之以恒的行动,志愿服务便不仅是心手相牵的爱心传递,更是构筑全民守望相助的精神基座。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过去没有变,现在不能变,将来也不会变。要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就要牢记服务宗旨,以“雪中送炭”办好民生实事、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政府当绘制“民生需求图”,社会组织应建立“需求数据库”,志愿者则要锤炼“基层观察力”,构建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协同发力的志愿服务体系。

志愿服务要练就体恤民情、洞察秋毫的真心,如近年湖北多地发起的“银龄关爱”志愿服务项目,精准对接老龄化社会需求,将服务重点瞄准社区老年人群体,整合义诊、理发、反诈宣传、应急救护等多样资源筑起老龄社会保障网。

志愿服务要增强标本兼治、沉心向下的本领,如当下“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的兴起,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社区微治理”专业化,提升志愿服务的精准性和灵活性,有效填补政府和市场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空白。

志愿服务要保持久久为功、躬身实干的作风,如以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徐本禹名字命名的本禹志愿服务队,二十年如一日,深耕助学支教志愿服务,推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他们的服务足迹遍布鄂、黔、滇、闽、冀等多个省份,公益项目涵盖支教、扶贫、环保、关爱特殊群体等众多领域。当志愿服务完成“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无缝对接,如活水般流向最干涸的土地时,方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真谛。

“若人人皆为萤火,暗夜亦能成星河。”每一个微小的善举,都是一束光,汇聚起来就能照亮黑暗;每一次真诚的帮助,都是一粒种子,播撒下去就能收获希望。让志愿服务拨散“锦上添花”的浮华,化作“雪中送炭”的温情。愿你我都能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书写爱与奉献的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星雨(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汪华(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