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余谦 石磊)“调解不仅要算清法律账,更要解开心里结。咱们要引导双方换个角度看问题……”近日,在罗田法院三里畈人民法庭调解室里,承办法官程炜正与法官助理小余复盘刚调解成功的民间借贷纠纷。这起看似普通的案件,实则是该庭“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机制的生动实践。
案件办理过程中,法官程炜通过“带、帮、教”方式,带领青年法官、法官助理逐步突破调解瓶颈。面对原告李某与被告方某因10万元借款引发的纠纷,师徒二人采取“三步调解法”,首先指导法官助理梳理案情脉络,明确双方曾有生意往来的特殊关系;继而传授调解策略,建议采取“背对背调解+换位思考引导”的组合方案;最后在调解陷入僵局时,以典型案例切入,示范如何运用“利益平衡法”打破僵局。
“调解过程中要像中医把脉,既要找准法律症结,又要摸清情感郁结。”有着多年调解经验的程炜法官将调解心得倾囊相授。在他的指导下,法官助理小余先耐心倾听双方积怨,引导原告李某理解被告方某经营困境,同时向方某释明“诚信经营”的法律底线。经过多轮“面对面-背对背”交替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协议。
这场持续半天的调解,既是对青年干警的实战锤炼,更是司法传统的薪火相传。调解结束后,程炜法官立即组织“现场教学”,结合案情分析调解文书制作要点,强调“调解协议既要保障可执行性,又要保留人情温度”。
“原本以为要对簿公堂,没想到法官既帮我们算清了经济账,又解开了心里的疙瘩。”握手言和的李某和方某感慨道。
近年来,罗田法院通过“青蓝工程”搭建人才成长平台,采取“调解现场教学+典型案例研讨+文书交叉评查”的立体培养模式,形成“资深法官全程带教、调解过程分段指导、典型案例即时研讨”良性机制,推动年轻干警在办案中历练成长。
下一步,罗田法院将继续深化“青蓝工程”建设,通过组建专业化调解团队、开展调解技能比武等方式,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实质化解能力,让司法温度在传承创新中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