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 刘莉
仙桃市毛嘴镇杨越村,背靠汉水,随岳高速跨村而过,是仙桃市最北端的一个村子,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选择外出打工。2023年7月,仙桃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入驻杨越村,全力“移风俗、兴产业、美环境”。如今,这个曾因青壮年外流而沉寂的村庄,如今正上演着乡村振兴的"三部曲"。
移风易俗“润”乡村
早春三月,细雨中的杨越村生态公墓,新栽的松柏挂着水珠,石板小径蜿蜒在青草间。谁能想到,这片清幽之地曾是村民避之不及的"乱葬岗"。
多年来,殡葬改革“破”与“立”的问题,一直是摆在杨越村前行路上的“绊脚石”。仙桃市烟草专卖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入户走访、村民会议、音频宣传等形式,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筹集20万元资金建设了生态公墓。
“过去办丧事比阔气,坟头占耕地,现在公墓像公园,大伙儿都说好!”正在修剪绿植的村民老杨说。如今,丧事简办写入村规民约,生态安葬成为新时尚。
助农增收“兴”乡村
杨越村地理位置偏远、产业发展单一,祖祖辈辈以种植经济价值不高的小麦、黄豆、花生为主,是名副其实的集体经济“空壳村”。针对传统种植业效益低的难题,仙桃市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引入优质品种,搭建农企对接桥梁,更购置农机组建"共享农机"。
该局投入40万元,购买旋耕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对外出租,既有效缓解留守村民普遍年纪偏大、农忙时节力所不及的压力,也能给集体经济增加部分收入;主动联合外地农产品加工厂,引进新品富硒花生,产量提高了,销路解决了,村民们规模种植的热情高涨;投入60多万元,建村部、修村道、架路灯,设立图书阅览室,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致富的重要途径。”驻村工作队员介绍,依靠杨越村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仙桃烟草局提供资金和智库资源,通过产业结构优化、经营模式创新,为杨越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精准帮扶“暖”乡村
60多岁的杨双喜,家里六口人。儿子儿媳在外务工,老两口留在家中务农、照顾两个孙子上学。
“我和老伴种了近20亩花生和黄豆,加上农闲时在镇上做些零工,勉强能维持一家的生计!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地里的一些体力活越来越力不从心……”
杨双喜的困境在杨越村不是个例,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家里的农活老人们有心无力。这些人的生计问题怎么解决?村里的地以后谁来种?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把这些“老把式”们联合在一起组成"银发生产队",搞互助式种植,把零散耕地连成现代化农场,让他们抱团互助。
“没有了后顾之忧,我今年又承包了50亩滩田,准备扩大种植规模!”
汉水依旧奔流,但杨越村的春天,已然不同。在杨双喜身后,明媚春光里,各种农用机械往来穿梭,道路两旁的绿植随风摇曳,一副“村美、人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杨越村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要让每个村民都成为这曲春之声的演奏者。"仙桃市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队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