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同期声丨触摸特殊的政府工作报告 推动“春天的事业”更好发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3-08 07:44

目前,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残疾人事业被喻为“春天的事业”。为推动“春天的事业”更好发展,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们就未来助残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李庆忠拿到了一份盲文版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是首次为全国政协委员提供的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李庆忠委员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把这份报告称为“特别的礼物”。

全国政协委员 李庆忠:我们盲人朋友们经常说,我们看不到世界,但是要让世界看到我们。通过我这几年的履职,我深刻感受到、领会到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人民政协的平台,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尽我的一份力量。

作为中国盲人协会的主席,李庆忠委员长期关注残疾人群体的急难愁盼,今年两会,他建议推动“人工智能+”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出行、交流、养老照护等场景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建议让残疾人参与到相关技术研发工作的全流程,以保障产品能够满足残疾人类别化、个性化的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 李庆忠:希望进一步加强我们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这种信息无障碍的优化。因为现在大部分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我们残疾人,特别是盲人朋友用起来还不太方便。比如,他在注册登记的时候,验证码没有替代的方案。比如,App界面上用读屏软件读不出来,这样的情况还是存在的。

今年,随着人工耳蜗集采的落地,大大降低了听障人士的经济负担,杨洋委员希望未来助残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能更加完善。另外,她还对推动各地政务热线全渠道、无障碍、全面覆盖提出相关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 杨洋(原中国聋人协会主席):希望各地的12345热线电话能够考虑到听障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能够有电话沟通、文字沟通、手语沟通。目前,北京、河北、大连、上海都已经落地了。

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8400万人,其中不少残障群体,杨洋委员还希望能出台更多政策,更好保障他们的劳动权益。

全国政协委员 杨洋(原中国聋人协会主席):我们的残障群体,特别是听障群体从事快递、外卖和网约车行业越来越多,这个领域是灵活就业范畴,希望能够对这一新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养老、医疗保障加以重视,能够有更多更有效的保障。

(总台央视记者 李玉梅 褚尔佳 赵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