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自己。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在生活的琐碎中绽放光彩。她们是家庭的温暖港湾,也是社会的坚实脊梁。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聆听四位女性的暖心故事,感受新时代“半边天”的温暖与坚韧。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石牌镇上正街街口,有一个经营了20多年的烤饼摊。在这里,乡亲们不仅吃上了用当地传统方法烤制的葱油饼,更被“饼嫂”邹爱华身残志坚的故事感动着。
邹爱华自幼腿部残疾,需要依靠板凳、木棍支撑行走。她与听障丈夫相搀相扶,支起一口锅做葱油饼,供养两个女儿完成学业;她30余年无悔付出照顾残疾亲人,让他们安心生活;她热心帮助街坊邻居,成为远近有名的“街长”。
邹爱华的善举和坚韧精神获得了广泛认可,2023年12月27日,她荣获“中国好人”荣誉称号。2024年12月16日,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公布,邹爱华凭借多年来孝老爱亲的突出表现,入选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
她以非凡的毅力和善良,展现出女性的伟大力量。
城市的地铁站总是熙熙攘攘,这里人来人往,是城市流动的脉络。在这个平凡的地方,上演着感人至深的故事。
2024年2月25日晚9时56分,在武汉地铁4号线武汉火车站,2名乘客乘坐手扶电梯失去重心摔倒的危急时刻,附近的地铁工作人员祝琼晶,毫不犹豫地飞奔冲上前。祝琼晶在冲向电梯的过程中两次摔倒,双腿重重磕跪在地,但她全然不顾,最终跪着爬过去按下了紧急停梯按钮,整个过程仅用了5秒钟,成功守护了乘客的安全。
“紧急时刻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以最快速度按停电梯,避免乘客受到二次伤害!摔倒之际自己的帽子、手持台对讲机全掉在地上也无暇顾及。”祝琼晶说,那一刻自己并没有多想,一系列动作都是出于本能。
祝琼晶身为女性,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不顾自身安危,一心只为救人。她的勇敢与果断令人钦佩,她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在湖北英山县孔家坊乡郑冲村,59岁的姜凤春用22年的坚守,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亲情赞歌。
2002年,命运的重击降临在她身上,婚后第五年,前夫因车祸不幸离世,留下她独自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还要照顾身患心脏病的婆婆。
面对生活的窘境,乡亲们纷纷为她介绍对象,婆婆也为不拖累她,有意提及改嫁之事。但姜凤春心中挂念着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婆婆,毅然决定:“可以改嫁,但要带着婆婆一起。”她的这份决心和善良,感动了邻村青年郑为三,他主动托人说媒,接纳了姜凤春和她的婆婆,三人组建了新家庭。
再婚后的日子并不轻松,家中添了两个孩子,生活拮据。郑为三外出打工,姜凤春则操持家中大小事务,耕种田地,赡养双方老人,抚养四个孩子。
22年来,郑为三的父母先后离世,四个孩子渐渐长大,而姜凤春对 “前婆婆” 郑凤思的照顾却从未减少。她将主卧让给婆婆,自己搬进次卧。婆婆患有多种疾病,发病时她总是放下一切,悉心照料。
郑凤思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这份亲情,她知道儿媳爱吃南瓜籽,便在荒地种南瓜,每年收获加工后送给儿媳。她们虽无血缘关系,却胜似母女。
2024年,姜凤春的善举得到了村里的高度认可,荣获该村“好媳妇”荣誉称号。
22岁的宋宁欣来自湖北襄阳,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2022年10月,还在校园的她,主动到樊城区诸葛亮广场献血屋留下血液样本,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2024年9月,她散步时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导致脚部骨折。而在9月下旬,她接到襄阳市红十字会电话,告知她血样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基因配型初步相合,询问她是否同意捐献。
在咨询医生确定不影响身体恢复后,宋宁欣果断同意。同年11月,拄着双拐的她来到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为外省一名10多岁患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小男孩送去了生的希望。
身为一名学生,宋宁欣在面对抉择时,不顾自身伤痛,一心救人。她用行动诠释了大爱的无私与奉献,彰显了当代青年学生的担当。
在生活的舞台上,邹爱华、祝琼晶、姜凤春、宋宁欣这四位女性,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女性的伟大力量。
她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女性不仅有着细腻温柔的一面,更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临危不惧的勇气。
她们用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成为我们生活中熠熠生辉的榜样,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这个妇女节,让我们向每一位在平凡中书写伟大的女性致敬!
策划:查昭 吴康安
统筹:郭金富
编辑:王会 张依
设计:李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