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徐文静)3月6日,笔者来到燕矶安置小区北侧,这里不仅设有休闲娱乐广场,还特别规划1000多个小格子,构成了“共享菜园”。这些菜园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绿色空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场所。
共享菜园。通讯员 供图
鄂州市临空经济区燕矶镇燕矶社区成立于2020年6月,作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建设配套的一个大型集中安置社区,主要负责安置机场核心区8个村的征迁群众。在“共享菜园”项目启动之前,该区域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各种搭建物随意设置,废弃物散乱堆放。此外,因烧荒引发的火灾风险频繁出现,居民之间因土地界限和灌溉水源等问题经常发生争执,矛盾重重。
“一处阵地”汇乡音,创新议事模式
燕矶社区聚焦群众需求和发展需要,打造群众高兴来、愿意说、畅心谈的多元化议事阵地,创新探索全过程协商治理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问需、“党员+居民”互动式共商、“分类+分步”高效率解题、“公示+评议”全过程监督四个方面,不断提升协商议事的准确性、科学性、实效性,推动协商议事成果有效转化。
在多轮议事讨论中,居民们提出了极具挑战的建议:对江堤沿线的菜地进行重新规划与平整,打造一个集“共享菜园”与生态小游园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以此实现变废为宝的华丽转变。
“一支队伍”聚乡亲,培育自治力量
千难万难,有群众的支持就不难。通过社区与群众代表们一起到各家各户去做宣传工作,向他们宣传规划远景,原先那些垦荒种菜的居民由不配合、情绪偏激到开始主动询问未来的规划配套。
垦荒最多的汪爹爹不仅退出了自家的菜园,还带着家人加入社区的清理队伍,通过党员与能人结对、能人与居民“组团”的形式,感召了越来越多热心志愿者,有的居民还主动加入多个志愿队。从“一个个”到“一群群”,从“特长生”变“多面手”,三天时间约1万平方米的沿线菜地在居民的全力支持下全部清理干净。
“一线遍访”叙乡情,推动全民共治
共享菜园重新规划建设虽然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但是如何实现分的公平 ,分的满意, 又成了一个“卡脖子”的问题。外引规划设计领域专家,内聚群众之智,最终确定划分将共享菜地划分为四块。
第一块菜地作为帮扶关爱区域,约4600平方米,分配给低保户、脱贫户、监测户、五保户、残疾对象户等特殊群体;第二块菜地为5400平方米,分给65周岁至79周岁的老年群众轮流种植;第三块菜地约500平方米,作为小学中学学生农耕实践基地;最后一块菜地为1500米,作为配套的小游园和全民健身智慧广场。
“一项机制”树乡风,促进长效共管
方案既定,公约先行。为使菜园环境美观干净,在燕矶社区党群议事会的共同商议下,制定了“共享菜园”管理公约。
通过组建起四支队伍,即:秸秆禁烧巡逻队、清洁家园志愿服务队、巧调服务队、五老监督队,肩负起维护周边公共设施以及清理垃圾杂物、调解矛盾纠纷的重任,以投工投劳的方式深度参与共享菜地的建设与维护工作,成功实现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在“共享菜园”项目里,居民们捐出亲手种的蔬菜,志愿者们接力将这些蔬菜精心烹制为爱心餐,送至辖区独居老人手中。大家从建设者、管理者、受益者转变为助人者,通过全过程参与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与幸福感,而且进一步加深了邻里间的情感联系。正是这样的实践,使得该项目成功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服务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