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十批援藏教师刘艳畅谈援藏心路历程。(视频摄制:冯晓芊、李海丹)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闻玉强 通讯员卢梦玲、曾秀山)当荆楚大地的早樱悄然萌发花苞时,西藏山南仍是一片冰雪秘境。
2月17日晚8点,湖北省第十批援藏教师、山南市东辉中学校长刘艳在3000公里外的宜昌家中照例主持视频调度周例会。屏幕那头,18位班主任的汇报声里夹杂着雪域高原特有的风声。藏历新年即将来临,刘艳牵挂着学生们在假期的学习、生活状况。
这,已是这位湖北女教师在雪域高原奋战的第三个年头。
湖北省第十批援藏教师刘艳。(皮雪静 摄)
从长江之畔到雅砻江边
时针回拨至2022年8月,46岁的宜昌名师刘艳作出人生重大抉择——告别长江之滨的家人,跨越近3000公里奔赴山南援藏支教,直面3600米海拔的生存考验,成为东辉中学建校57年来第一位女校长,同时被西藏自治区教科院和山南市教育局聘为初中语文兼职教研员。
从贡嘎机场开往山南的途中,她特意拍下窗外连绵的雪山发给女儿:“妈妈要在这里种一片‘格桑花’。”
课堂上,刘艳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讯员 供图)
然而,这句诗意的承诺,很快遭遇现实的淬炼:紫外线强烈、空气干燥,冬春时节含氧量骤降至内地的50%,走路、说话都会气喘,上课连讲十分钟就会很吃力;八级风沙裹挟着碎石拍打面庞就像刀割一样生疼,血氧不足成为常态;高原沸点低,食物煮不熟,饮食习惯差异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更严峻的是,东辉中学正面临转型的阵痛: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教学楼墙体斑驳,教师队伍年龄偏大,教学质量提升乏力。
“三年后,请用新旧照片对比代替述职报告”山南市教育局领导的嘱托如重锤般敲击。
刘艳和藏族师生在一起。(通讯员 供图)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刘艳默念着援藏精神,暗下决心:从这一刻起,我就是东辉人!我是带着情怀和组织信任来的,3年援藏时间决不能甘于守成,必须闯出一片天地来。
荆楚智慧润泽高原课堂
“刘校长的语文课就像高原上的七彩虹!”八年级学生白玛曲珍这样形容。
西藏教育基础薄弱,教学充满挑战。作为一名有着27年语文教龄的优秀教师,曾担任猇亭区实验初中副校长、书记,猇亭区语文教研员的刘艳非常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注重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开放、和谐、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功课。
刘艳到薄弱学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通讯员 供图)
“湖北作为教育大省,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要援助东辉中学,还要辐射引领其他薄弱学校。”就这样,刘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踏上了送教路。
刘艳和其他援藏教师到边境线玉麦乡开展活动。(通讯员 供图)
2023年11月,刘艳送教到那曲市安多县中学和聂荣县中学,这是湖北援藏教师首次站在海拔4700米的讲台送教;2024年4月,刘艳送教到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初级中学,这是湖北援藏教师首次送教到边境国门学校。
此后,刘艳经常给山南各边境县的学生上课,给边境县的老师们讲座,传递初中语文教学的最新信息和方法,鼓励老师们加强学习新课标,创新教学方法。
开展教学“传帮带”活动。(通讯员 供图)
为实现“支援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区”的援助目标,刘艳将湖北“教联体”经验与高原实际结合,牵头山南市完全中学、乃东中学开展九年级联合出题、联合阅卷、交换巡视、质量分析的联研联考活动,并将联考全科试题分享给山南市12县初中。
刘艳深知,教育援藏,要培育“造血”能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此,她带领19名湖北援藏教师通过师带徒、名师带骨干,将内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倾囊相赠。为解决3所边境县学校师资紧缺的问题,她借助信息化手段助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全覆盖。
信息化助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全覆盖。(通讯员供图)
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援藏教师既要当高原教育的攀登者,更要当民族团结的架桥人。”初到山南,刘艳在笔记本扉页写下这样一段话。
东辉中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老教师们经常生病,刘艳多次到医院看望生病住院教师,走访慰问退休教师;她每月坚持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还从个人工作经费里拿出5000元关心关爱当地学生。
开展谈心活动,倾听学生心声。(通讯员供图)
除了注重和在藏师生民族融合以外,刘艳还认真落实和当地百姓结对认亲帮扶机制,从2022年到2024年,连续三次组织援藏教师前往措美县哲古镇、隆子县雪沙乡下木达村开展对口帮扶,把老师们捐赠的爱心物资和党的惠民政策送到牧民家里,加深了鄂藏的感情和团结。当阿妈用生硬的汉语说出“我的湖北女儿”时,刘艳深切体会到:援藏不仅要写在教案里,更要刻在群众心坎上。
把党的惠民政策送到牧民家里。(通讯员供图)
为促进湖北山南两地教育文化交流,刘艳10余次组织受援学校师生与武汉大学附属外校、湖北大学附属中学、宜昌市东山中学开展“同上一节课”活动;邀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通过线上为东辉中学学生开展“爱眼护眼”知识讲座,增强学生爱护眼睛的意识。
组织东辉中学赴宜昌开展研学实践活动。(通讯员 供图)
在黄鹤楼上凭栏远眺武汉长江大桥,八年级学生达娃央金感叹道:“原来课本里的‘天堑变通途’是这样的。”东辉学生们第一次亲眼目睹三峡大坝时激动地尖叫起来,直呼“祖国万岁!”
山南市东辉中学与宜昌市东山中学开展交流活动。(通讯员 供图)
在刘艳的多方协调下,2023年春,湖北大学研究生学院设18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到东辉中学开展支教活动,并组建了西藏第一支女子舞龙舞狮团队,每逢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鄂藏一家亲”民族团结活动。
这些用真情浇灌的格桑花,正在雅砻河畔绽放出最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
格桑花开别样艳
格桑花谢了又开,三年砥砺深耕,三载春华秋实,用新旧影像对比写就的援藏“述职报告”日益丰满厚重。东辉中学的华丽蝶变令人惊叹。
刘艳与学生倾心交谈。(通讯员供图)
在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和山南市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下,东辉中学校园建设步入快车道。新教学楼、新食堂、新综合楼、塑胶运动场相继投入使用,配齐了各个功能室,新学生宿舍楼也在有序推进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宜昌市教育局帮忙协调捐赠了一间总价值达40万元的信息化教室,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更广阔科技和数字世界的窗户。
指导学生做手工。(通讯员 供图)
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2023年中考,山南市AB类考生的最高分都在东辉中学,开创了东辉中学近十年来首次培养中考状元的好势头;考上内地西藏班的学生达到53人,占比19%;学生总均分较2022年增加32分。2024年中考,考上内地西藏班的学生人数为70人,占比达到22%,创建校59年来最好成绩。
刘艳在藏工作期间,每次进藏的时间是最早的,休假离藏是最迟的,2023年的暑假仅回湖北休假5天。
登门开展家访活动。(通讯员 供图)
今年春节是刘艳3年来在家时间最长的一个假期,终于能够好好陪陪家人了,但她心里却又五味杂陈。因为这也是她援藏生涯中最后一个春节,到今年8月份,格桑花开最美的季节,3年的援藏之旅就要画上句点,那将会是一个怎样难舍难分的场景啊?
夜深了,刘艳对自己说,教育援藏是我教师生涯最辉煌的篇章,我将传好接力棒,共同浇护格桑花开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