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点职成金”实践队奔赴江苏省,走进中职学校和企业单位,围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育人体系展开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师生座谈、课堂观摩等形式,系统考察院校在育人理念革新、课程体系优化及实习实训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成效;同时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与管理层、技术骨干及在岗实习学生展开深度对话,多维度解析中职生在岗位适应、技能转化及职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挑战。此次产学研协同调研,旨在为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实证参考。
1月22日,实践队员前往江苏省泰州市开展调研,深入了解了当地中职学校的学生教育和实习安排情况。据省内某中职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的实训方式主要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两部分。校内实习一般作为课程来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授课的同时进行实习,由教务处统筹安排;校外实习则由招生就业处负责,通常与区内的一些重点企业合作,定时定期地安排不同班级轮流实习。在实习管理方面,学校则精心为实习学生配备指导老师,全程跟踪学生实习情况,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全方位保障实习效果与学生权益。这样的实习安排与管理模式在整体上的确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在运行过程中,依然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部分专业对口岗位稀缺、学生职业选择受限等。
1月26日,实践队员前往江苏省某中职学校定点实习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重点考察了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学生实习环境等关键环节。在与企业负责人、实习指导老师及在岗实习生的深入交流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当地职校与该企业建立了“定向培养”的合作模式,通过实施“2+1”分段培养、企业专家参与职校课程设计、建立三级培训制度和双班主任管理模式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对于中职生而言,实习不仅是技能提升的练兵场,更是职业规划的试金石。“定向培养、校企共育”的合作模式不仅为企业降低了人力成本,更打通了职校生从校园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未来,双方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探索跨学科、智能化的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此次实践中,实践队员们聆听各方观点,对中等职业教育和中职学生的现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此次实践的调研成果,将助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为产业振兴、国家富强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程嘉怡、田清如、钟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