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向继武、朱方慧)“感谢你们出面调解,被拖欠的工资8400多元已到位,过了一个很愉悦的春节。”2月13日,建始县总工会权益保障部接到一位农民工打来的致谢电话。
这是建始县总工会护航新业态劳动者“家门口”维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建始县总工会创新“工会+人社”维权服务模式,整合工会法律援助、劳动争议仲裁、劳动监察等职能,运用灵活多样调解方式,探索和谐劳动关系“新路径”。
2023 年5月8日,建始县“工会 + 人社”裁调对接工作室运行以来,共受理340件劳动争议纠纷,成功调解268件,涉及金额976.72万元,惠及340家企业2400余名职工切切身利益。不仅有效平息了众多劳动争议的纠纷,更加激发了企业参与工会组织热情。2024年全县新增158家市场主体踊跃加入工会,会员数量新增1.25万人,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群体基础。
建始县总工会与县人社局携手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创新性推出“五位一体”“656”多元调解模式,将调解网络延伸至全县179个村(社区),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纠纷化解体系。同时,充分利用村(社区)“评理说事”调解机制,发动全县2162名评理说事员投身一线,累计开展85场次案例评理活动。三里乡成功化解一起长达 5 年的棘手房屋装修劳资纠纷。借助乡镇“书记听我说”微信小程序,龙坪乡借助该平台解决30多件积压多年的纠纷,让职工在“家门口”便捷地维护自身权益,充分彰显“线上线下”联动维权模式的高效与便捷。
秉持新时代枫桥经验,建始县总工会始终将预防工作置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位置,全力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同行”三年行动计划。通过运用“一函两书”,开展劳动用工“查风险、强协商、保支付、促和谐”专项行动。组织“送法进企业,普法进园区”为154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发放4500份普法资料,帮助企业筑牢合法用工根基,提升企业自主化解纠纷能力。在15家企业试点开展要约行动与集体协商,成功签订“1 + 3”集体合同45份,续签120份集体合同,使48000多名职工从中受益,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面对日益复杂的多元用工问题,建始县采取统筹全局、精准发力、各个击破,探索建立“一站式”联调与研判会审制度。2024年长梁镇某企业以种种借口拖欠12名农民工15万元工资长达一年之久。县工会迅速行动,召开“工会 + 人社 + 检察”联席会,采用“背靠背”调解方式,在短短半个月内就让企业明晰法律责任,为农民工详细算清“经济账”,成功促成双方和解。2024年12月18日,县工业园区某企业拖欠向某等10人三个月共10万元工资,协商无果后,调解员遵循双方意愿“面对面”调解,在调解现场巧妙地将举证质证转化为交心谈心,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分两次付清拖欠工资,使原本紧张对立的“针锋相对”局面化为“握手言和”的圆满结局,展现出强大的争议化解能力。
建始县着力健全维权体系,以 15 个职工维权服务站为依托,将服务触角延伸至重点领域,涵盖了“工会四送”与困难职工救助等多方面内容,广泛覆盖 8000 余名职工。鉴于建始县地处山区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企业面临招工难、留才更难的困境,县总工会针对性地开展点对点专项培训活动。曾经,建始食达好公司因人才严重流失而陷入经营困境,企业升级受阻。县工会与人社部门携手合作,举办专场招聘会和“楚大厨”技能培训会,87 人顺利获得初级、中级工等职称,并将以技提薪纳入能级工资协商议题。经过协商,企业确定了每月补贴高级技师 300 元、技师 200 元等薪酬制度,并写进集体合同。这一系列举措使得企业职工人数从280人增长至342人,2024 年企业产值突破 1.5 亿元,实现了企业与职工的双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