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
“谁能献血救救我老伴。”一名老人在大学食堂里高声求助,四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马上站了出来。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2月10日发生在武汉大学里的一幕。
这名老人是81岁的武汉大学退休教授罗昌宏,四个年轻人是武汉大学文学院教师刘丹、刘翔宇、邓小燕,和一名大学生。最终罗昌宏带着两名老师先去了献血点。2月11日下午,罗昌宏的老伴金存禹已经顺利输血,暂时度过了危机。
事后,罗昌宏向极目新闻记者讲述事情经过时,几次动情落泪。他说:“太感谢这些年轻人了,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他们的行为展现了武大人的高尚品格,也说明社会上还是好人多,生活在这样有爱的国家很幸福。”(据2月12日极目新闻)
罗昌宏讲述事情的经过
一声呼喊,宛如寒冬里的一声警钟,打破了食堂的平静,也敲开了人们善良的心门。四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他们没有丝毫犹豫,马上站了出来。那一刻,他们的身影在食堂的灯光下显得格外高大。
每年冬季,本就是医疗机构用血的高峰期,而寒假期间大学生离汉,更是让血库的血液资源变得十分紧张。在这样的艰难时刻,罗昌宏教授怀着忐忑与焦灼,在食堂这个看似平常的地方,尝试着寻求帮助。他或许未曾想到,自己的这一尝试,会得到如此热烈而坚定的回应。这四位年轻人,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作“挺身而出的爱心”,什么叫做“不期而至的善良”。
他们之间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有的只是身体力行的付出。一个眼神,一个点头,便达成了这份献爱心的默契。这种默契,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源于他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爱。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常常被忙碌的生活所裹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也变得有些冷漠。然而,这四位好心人的善举,却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我们心间,让我们看到了善良并不抽象。
罗昌宏教授在向极目新闻记者讲述事情经过时,几次动情落泪。他的泪水里,饱含着对这四位年轻人的感激之情,也有着劫后余生的欣慰。他的那句“太感谢这些年轻人了,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他们的行为展现了武大人的高尚品格,也说明社会上还是好人多,生活在这样有爱的国家很幸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心声,更是对这个充满爱的社会的最好诠释。
这份善良与爱心,不仅仅是对罗昌宏教授一家的救赎,更是对整个社会利他精神的一次刻画。它让我们相信: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总有一些人会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总有一双手会托举着我们前行。这四位年轻人,用他们的热血,诠释了奉献精神的真谛。
他们的行为,也让我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能像他们一样,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是否能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其实,献爱心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温暖的话语,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一束光。
让我们记住这四位年轻人的名字,记住他们的善举,更要将这份爱心与奉献精神传承下去。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份善良都值得被感恩,每一次爱心的传递都能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