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刘阳 通讯员黄晶)2月7日,湖北省民政厅在武汉召开2025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回顾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厅党组书记杨泽发主持会议并讲话,厅长李丽作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2024年,全省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职能职责,以初心不变的定力、主动求变的勇气、时不我待的担当、勠力同心的实干,积极投身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大局,民政事业发展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与2023年相比,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9.32%、12%;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增长9.32%、10.28%;集中、分散供养孤儿养育标准分别增长6.81%、6.57%;高龄津贴覆盖150.8万高龄老人,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覆盖15.2万经济困难老年人。
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全力推进6项省级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支持新建或改造县级失能特困人员供养机构88个、乡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100个、农村互助照料中心200个,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7万户,市、县两级中心城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达到50.5%,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配备培训率达到100%。开发并推广“困难群众上报”APP,上线“湖北救助通”程序,省、市、县全面开通24小时救助热线,实现社会救助申请“全省通办”、婚姻登记“跨省通办”。
民政政策体系加快完善。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完善救助、慈善、养老、儿童、婚姻登记等民政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增强民政工作内生动力。申报立项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7项,制定发布国家标准1项、民政行业标准3项。
民政改革全面深化。创新搭建湖北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六助一护”等社会化服务“一网对接”,已入驻养老服务实体6600多家,上架社会服务项目1.5万余个,完成服务56.6万单。创新推行“一次申请、分类审批”、通过告知承诺制审核确认救助对象。探索社会救助供给向“物质+服务+提升”多样救助转变。开展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完成社会组织电子证照试点。作为首个获批民政部社会组织电子证照试点省份,社会组织电子证照生成上线率达100%。探索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保康县、竹溪县入选全国首批“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典型经验被民政部推广。持续推进农村特困供养服务体制机制改革。200余个农村福利院改造提升为区域性特困供养机构。推进老龄工作创新发展。举办全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专题研讨班,开展“敬老月”“智慧助老”“荆楚银龄行动”等活动,营造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民政领域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加快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孵化基地791家。大力发展社区公益基金,实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等项目,覆盖全省51%的村(社区)。举办第三届“湖北数字公益节”,超70万人次参与捐赠。在全国率先完成乡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推动标准地名在数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一标三实”建设中规范应用。
会议强调,2025年全省民政系统要不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完善“四个体系”,突出推进“两个着力”,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凝心聚力推动湖北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