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人的非遗美食

十堰晚报 2025-02-07 10:00

均州八大碗(均为资料图片)

编者按

“民以食为天”,传统美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期间我们经常吃的那些美食,无不体现着十堰人民对于美食的智慧创造。让我们来一趟“舌尖上的旅行”,感受美食界的“非遗文化”。

■记者段吉雄

均州八大碗

民间手艺地道老味

均州八大碗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的官府宴席,均州因地处交通要道,商贸繁荣,常有官府宴请宾客。为了彰显地方特色,当地厨师便以精选的食材和独特的烹饪技艺,制作出八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均州八大碗分别是:裹糊油炸排骨,将猪肉大排切成块,然后油炸红烧;卤炖猪蹄膀,用肘子剔骨,切成块然后上糖色放入佐料炖;油炸红薯丸子,将红薯煮熟,然后和面揉成丸子在油锅里炸;咸味五花肉条,用上等五花肉一大块在油锅里炸焦黄,然后切成片加葱姜蒜放入蒸碗里;粉蒸肉,将生肉切成片,然后放入菜干;油炸鱼块,将鱼在油里炸熟,然后切块放入碗里;糯米饭,将泡好的糯米和大枣放碗里;黄豆芽炒顺风,黄豆芽和猪耳朵一起清炒。八道菜入碗,除了芽菜是清炒的外,其余菜品一并入笼蒸熟。

作为地方民间传统美食,均州八大碗制作讲究,集中了炸、焖、酱、烧、炖、炒、蒸、熘等烹饪手法。

2024年,均州八大碗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郧阳三合汤

郧阳三合汤

百年传承饮食瑰宝

郧阳三合汤的由来可追溯至400年前的明万历年间。来自鄂、豫、陕三地的三位秀才踏上赴京赶考之路,途经郧阳时遭遇雨阻,只好在客栈中暂避。临行之际,一位秀才提议共同享用一顿餐饭以资纪念,于是纷纷拿出自带的牛肉、粉丝、饺子等食材,投入锅中并添入各式佐料烹煮。不久,客栈内便弥漫着浓郁的香气,汤汁鲜美辛辣,令人垂涎。客栈老板待客人离去后,记下了这三种食物,并精心研究烹饪方法,最终创制出风味独特的地方美食。此后,许多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都对这道菜肴刮目相看,并为之取名为“郧阳三合汤”。

历经数百年沧桑,郧阳三合汤不仅传承了古老的烹饪技艺,更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民俗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美食桥梁。

在郧阳,三合汤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每当有嫁娶、迁宅、赴考等重要时刻,当地人都会吃上一碗三合汤,以求得“三生万物”的吉祥与美好。

2024年,郧阳三合汤入选湖北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房县卷卷

房县卷卷:舌尖温暖千年醇香

相传,房县卷卷是唐朝庐陵王李显流放到房县时,从长安皇宫中带来的一道皇家美食,因此也被房县人称为“宫廷卷卷”。

卷卷的皮是豆油皮。磨碎的黄豆下锅点卤时,面上会起一层薄薄的油脂,用竹竿兜底抄起,放置通风处晾干。因为是黄豆的精华,房县人就叫它“豆油精儿”。卷卷的馅儿要选年猪身上的上等五花肉,剁碎后掺小葱、嫩姜、花椒粉、盐等调料,反复摔打上劲儿,揉搓成长条,用润湿的豆油精儿卷起来,在调成糊状的鸡蛋淀粉里过一下,再下油锅炸熟。

刚出锅的卷卷色泽金黄,入口脆滑,豆油、精肉、鸡蛋及葱姜等经油一炸,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酥香。卷卷切段掺菠菜爆炒,荤素搭配,青黄相间,适合下米饭。也可以选择清蒸卷卷,保留原汁原味的鲜美。卷卷还可以下到火锅里煮,吸收火锅的汤汁,味道更加浓郁。

2023年,房县卷卷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丹江口翘嘴鲌

丹江口翘嘴鲌:江河美味鱼中贵族

“一声磔磔鸣榔起,惊出银刀跃玉泉。”宋代诗人杨万里用这首诗描绘出翘嘴鲌捕食落水昆虫的场面。

翘嘴鲌是丹江口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由于生长周期长,翘嘴鲌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历来是餐桌上的佳肴。

清蒸翘嘴鲌,将新鲜翘嘴鲌的主骨与鱼肉分离,鱼身剖成两半,打上不同的花刀,保证鱼刺的完整,吃起来不会有断刺。处理好的鱼,放入垫有大葱的盘中,薄薄地撒上一层盐调味,浇上黄酒去腥增香,在鱼身上淋上一层猪油,可以有效锁住鱼肉的水分,使鱼肉的口感更为滑嫩鲜香。

而剁椒翘嘴鲌则是用黄椒酱和剁椒将鱼身铺满,然后上笼。蒸制7分钟左右,再倒入特制的豉油汁,浇上热油,激发葱姜丝的浓郁香味。

2024年底,在江苏昆山召开的长三角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丹江口翘嘴鲌以795.99分位列2024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水产)区域公用品牌声誉百强榜单第46名。

竹溪蒸盆

竹溪蒸盆:穿越千年味蕾盛宴

竹溪蒸盆用料考究,其分层分蒸的蒸制技艺特色,加之其食材取自本地原生态农副产品,确保出笼的蒸盆味道高度融合且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

竹溪蒸盆的食材,包括猪蹄、老母鸡、鸡蛋盒子、竹笋干、胡萝卜、蒜苗、大蒜、花椒、干辣椒、青菜叶、土豆、生姜、黄瓜、大葱、精盐、鸡油、鲜香菇、沙参等十八种之多。

制作蒸盆的器皿首选陶土细腻、不上釉的窖盆,能使各种食材的色香味高度融合。装盆时,先装猪蹄、鸡肉、大葱、生姜块、干红椒、竹笋干、鲜香菇、沙参等上笼烹蒸。烈火蒸约90分钟,再加土豆、胡萝卜、鲜黄瓜、鸡蛋盒子,上笼文火烹蒸30分钟。最后再加青菜叶、大蒜苗,盖笼焖5分钟,竹溪蒸盆才算大功告成。

竹溪蒸盆,这道来自民间的美食,历经千年的岁月沉淀,依旧散发着令人陶醉的香气,深受人们喜爱,宛如一部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味觉史诗。

2016年3月,竹溪蒸盆入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竹山合碗席

竹山合碗席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合碗席是竹山盛行上千年的传统饮食文化习俗,菜肴食材讲究、营养均衡,完美地体现了儒家“和合文化”。据传,在古庸国时期,村民亲如一家,每当有客人来访,邻里之间便会齐心协力准备美食,然后共同烹饪,以合碗为席,款待宾客,由此诞生了独特的合碗席。

合碗席也叫事事如意席,由4道凉菜、4道大碗、4道蒸菜(小碗)、4道炒菜组成,每道菜都有讲究。根据不同的席面菜食组合和上菜程序,可分为“带子上朝”“八大件”“四大六小”“三点水”“五马踏四牛”以及“流星赶月”等七大类。每一类菜谱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烹饪技艺。

2015年,竹山合碗席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郧西马头羊

郧西马头羊

滋补养生地标美食

在全世界人工饲养的140个山羊品种中,无角的马头山羊十分罕见,郧西县是马头山羊的发源地和中心产区。2010年,郧西马头山羊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2014年,郧西马头山羊肉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马头羊肉色泽鲜红,肉质细嫩,脂肪分布均匀,膻味小,有着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其中最受欢迎、最有名气的,非马头羊肉汤莫属。精心熬制的汤汁乳白浓郁,羊肉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具有补虚益气、温中暖下的功效,是冬季养生滋补的佳品。而以马头羊为原料开发的涮羊肉、红烧羊肉、火锅羊肉、羊珍、羊肉串、羊肉饺馅等产品,直销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