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山路真情暖:他用十年善举点亮十堰学子心灯

2025-01-25 12:06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通讯员甘少群

1月24日,腊月二十五,十堰市竹溪县冷雨霏霏。

几位头发半白的人,拎着大包小包,走进城关镇红光村4组一间出租房。屋内一位15岁的少女激动地喊了起来,“柳老师好”!

让山区学子无比熟悉又亲切的人,叫柳红文,来自武汉,从2016年开始,已连续十年在春节前带着助学红包,千里奔赴十堰各县走访帮扶贫困学生。今年春节前夕,他又带着6万余元和部分衣物用品,冒着严寒为十堰21名学子送来温暖与鼓励。

千里奔袭,十年不断

22日下午,柳红文与爱心人士万春风从武汉出发,一路星夜兼程,驱车9个多小时,于23日零晨1点赶到郧西县店子镇瓦架子村,夜访结对帮扶十年的娜娜姐弟。天一亮,接着到关防乡等地,走访慰问了11名学生。24日再前往竹溪、竹山、房县、郧阳区各乡镇,上门探望其余12名学生,辗转2000余公里。

图片5_副本.png.png

武汉到十堰的助学路,柳红文走了整整十年,像这样的场景已经上演了十个春秋。

这份助学情缘并非突然起意。早在1997年,还在《政策》杂志任编辑的柳红文与湖北医药学院教授刘家敏,一起到郧西县部分乡村调研小康工作,这里的情形让他想起了自己从农村走出来的艰辛与不易,因此萌生了资助困难学生的想法。

多年后,他特意请刘家敏帮忙联系十堰市教育局的朋友,推荐一些困难需要帮扶的学生。就这样,他开始和十堰山区学子结下了长长久久的缘分。

十年来,柳红文结对帮扶学生41名,累计发放红包90余万元,另捐赠衣物、学习用品230余件(套),价值10余万元。

经济援助,情感守护

每每帮扶,柳红文都坚持登门见到孩子,跟他们聊聊天、谈谈心。他认为,孩子不仅仅需要钱,更需要肩头一只温暖的手。

2020年1月19日凌晨5点,天还没亮,他就把上高中的儿子柳广泽叫醒,匆匆赶上最早一班车前往十堰。到了郧西县城后,再换公汽到店子镇,临近村子只有农用敞篷车可搭,父子俩顶着飘雪一路颠簸赶到瓦架子村。进门就拿出4000元红包和新棉袄递给娜娜姐弟:“这身棉袄暖和,先试试合身不?”两个孩子抿着嘴,却藏不住笑。

当天下午,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继续走访,柳红文又请当地乡亲帮忙“捎一程”下山,转坐班车辗转到竹溪,深夜住进车站旁60元一晚的小旅社。第二天清晨再出门,雨雪混合着大雾,他就这样拎着大包小包去找另外几个孩子,“趁着他们都在家,能多聊聊心事”。

图片3_副本.png.png

“我们通常会先寒暄,看看他们书读得咋样,家里还缺点啥。有时候孩子一句话,就知道他们内心是不是过得踏实。”这样的“走访+谈心”,让资助不止于金钱,更是一种心灵慰藉。

“从小我就知道,读书能给人希望,遇到好心人能让你的人生变得宽阔。我希望孩子们从小养成向上、向前、向善的理念。”从黄梅县大别山腹地走出来的柳红文,想把这份信念和温暖,带给十堰雨雪中跋涉的每一个学娃。用推己及人的方式去化解贫穷和苦难,让一粒善的种子,一路开出芬芳满怀的花朵。

心灯不熄,点亮希望

柳红文的善举也带动了身边朋友一起行动。万艳芳、朱凤秀、宛慧等人主动出钱、出车、出力,不断合力给十堰的山村孩子们带来新的希望。和他同行的爱心人士万春风,就常年义务开车接送,从武汉到十堰路途虽远、风雪兼程却毫无怨言。

“天地有爱,化生万物;自然有爱,云行雨施;人间有爱,生命不息。”今年56岁的柳红文,几年前立下捐献器官和遗体的协议,也一直在为助学奔走。他创办的启航教育培训机构、湖北高校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等等企业,既是他事业上的依托,也是他凝聚更多爱心人士的纽带与基地。

图片4_副本.png.png

这些年,他鲜少接受采访,怕孩子的照片、名字曝光后,给受助者带来不必要的尴尬或家庭矛盾。“把好事办到孩子们的心坎上,让他们没有后患之忧,这才是真正的善良。”

如今,已经考上师范大学的小龙回忆:“从初中到高中,每年春节前柳老师都会来家里,一次两三千元的红包,叮嘱我好好读书。去年我考上大学,他又帮我交学费、路费,一下给了6000元。他面对面跟我谈心,告诉我别怕困难,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道路。”

郧西县的孤儿娜娜也在2023年初中毕业时面临人生选择。亲戚都劝她学个美容美发算了,毕竟家里负担不起继续读书。可柳红文却坚持:“怎么能不读?要读就读一个五年一贯制的大学,到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去!”并承担她每年2万多元的学费、生活费。“柳老师不仅解决了我和弟弟的生活难题,更点亮了我人生的希望。”娜娜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