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诸葛亮会”、“135”快调……襄阳警务“派出所主防”让平安触手可及

极目新闻 2025-01-21 19:50

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李杨 周胤伍

阳光洒落在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皮家洼社区警务室,门口的警务栏里,“警情通报”、“预警提示”等数据一目了然,与此同时,信息已经在各类微信群里传播开来。

位于隆中风景区内的襄城公安分局隆中派出所,100路结构化探头就像永不睡觉的猎鹰,分分秒秒捕捉着来往车辆和行人的踪影……皮家洼社区警务联防共治、隆中派出所打造智慧警务,是襄阳一个个基层治理创新模式、推动“派出所主防”在各地落地扎根的生动写照。

2025年1月16日,襄阳市公安机关召开“派出所主防”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年度现场会,从谷城县城关派出所皮家洼社区警务室到该县局基础管控中心,从口子镇上的茨河派出所到襄阳城区的隆中派出所以及该所千山智慧警务室,全市各分局的主要领导走现场、探经验、学先进、思创新。

襄阳市公安局召开年度现场会(通讯员李杨摄)

警力沉基层,组建社区警务团队

刘瑞玲是谷城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任专职社区民警以来,她先后加入小区群、小组群及各类工作群17个,基本实现了辖区群众全覆盖。

谷城县利用已有企事业单位、商超、住宅小区,将一些门卫值班室、部分热心仗义的临街商超以及农村党员中心户,统一改造为村(社区)治安联勤“百米岗”。在刘瑞玲所负责的社区,有17个“百米岗”。她除了平时带领两名辅警督促“百米岗”履行职责外,还推动成立由社区书记任综治指挥长,由她任副指挥长,由专兼职辅警、网格员、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调解组长为核心力量,由“双报到”党员、内保干部、百户长、治安积极分子、物业保安等为可调度力量的社区警务团队,团队规模已发展到87人。

如何用好团队力量?刘瑞玲根据特长编组,将社区警务团队划成纠纷化解、重点人员管控服务、巡逻防控、心理咨询、治安防范宣传5个工作组,每组下设若干个专班。在“敲门行动”和“六个一遍”工作中,她将社区警务团队分成20个小组,每组每天走访20户,仅用10天就完成了走访梳理任务,排查化解了8起一般纠纷,对排查出的2起历史疑难纠纷也已联动相关部门做到了闭环处理。

“根据排查,我们了解到,近期将有500多人要返乡过年。”刘瑞玲总结社区工作要点,把工作对象当成亲戚朋友来看,通过群众的力量守牢守好社区的安全底线。

襄城公安分局更是先后3次召开“诸葛亮会”,5次实地勘查点位、线路,研究完善“襄城区全域巡防工作方案”。将城区公安力量分为鼓楼、檀溪两个片区,设置14条重点巡线,负责主次干道、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部位巡防;各乡镇办、社区(村)设置153个治安巡线、44个党员值守点,负责背街小巷、重点路口巡逻值守,点、线、面无缝对接。坚持集中队巡、动中备勤,每天安排警力93人,发动社区干部、网格员、乡贤“五老”以及“双报到”党员897人,“网上+网下”24小时巡逻防控。

走访基层派出所(通讯员李杨摄)

杯水能灭火,“135”快调实现小事不出村

茨河镇位于谷城县东南部,是一个“口子镇”。辖区面积184.4平方公里,包含15个村、1个社区,户籍人口1.9万余人。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为破解“警力有限、警情复杂、警务繁忙”的难题,该所结合实际,建立完善“一室两区”警务机制,即一个综合指挥室,负责指挥调度、警情研判、基础管控、执法监督、警务保障等工作;两个警务区,每个警务区下设两个中心警务室,每个中心警务室配备民警辅警各1人。综合指挥室是派出所“大脑”,两个警务区是“两翼”,推动“派出所主防”工作落地见效。

为实现矛盾纠纷的快速调、就地解、闭环处,茨河派出所建立了“135”快调机制。1是发现矛盾纠纷后,第一天内必须与所有纠纷当事人见面,全面了解诉求;3是三天内必须组织第一次调解,回应当事人的诉求;5是如果第一次调解不成功,根据前期调解情况,第5天内必须组织第二次调解,力争做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如果第二次仍未达成协议,则推送至镇综治中心提级联动化解,直至闭环处置。同时他们建立了三级联动平台,落实三个闭环。一是简易矛盾纠纷在村委会、警务室化解,落实村居微闭环;二是疑难矛盾纠纷在派出所或综治中心化解,落实公安小闭环;三是重大矛盾纠纷提级县大调解中心化解,落实党政大闭环。

2024年,依托“135”快调机制,该所共化解矛盾纠纷132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收到了“杯水灭火”的效果,已经成为茨河镇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张名片。

向基层民警了解“派出所主防”工作(通讯员李杨摄)

善用大数据,科技为警务增力量

古隆中是襄阳市文旅的一张名片,位于景区内的隆中派出所,改建后,不仅古朴的外观风格与景区融为一体,更是将警务工作与辖区平安建设融为一体。

依托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智慧警务室,隆中派出所接入100路结构化探头(即社会探头加装模块,具备人脸识别等功能),通过后台模型和视频数据结构化输出,对布控的人员、车辆和区域,动态监测、异常预警。平台的算力算法还不够,他们找到职业技术学院科创园的企业搞联创,根据实战定制模型,强化预警功能。例如,心理测评异常的学生,独自外出、单独徘徊1小时以上即预警;偏僻路段、废旧厂房,有车辆、人员频繁出入即预警;盗窃前科人员进入千山花鸟市场即预警,再叠加试点建设的物联网无人机巡防体系,助推警务更加主动。

盛康镇是谷城县第三大镇,有28个村,各类场所单位数量多、分布广,日常工作中,情报收集流转不及时、部门协同对接不到位、档案台账重复烦琐等问题,影响着整体管控质效。为破解这一困扰,盛康派出所探索以E巡防平台为切口,推动基层警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入,基础管控工作取得了新进步。2024年,全镇矛盾纠纷警情同比下降2.2%,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32.4%。

E巡防与基管、智控平台优势互补,既有充分的管理权限,又有倍增的管控力量,将不放心的人、事、物全量纳入管控视线。盛康28名网格员、188名百户长承担着维护家乡安全稳定的职责,但是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信息化运用水平不高,E巡防小程序集多项工作任务于一体,界面简洁、操作简单、使用门槛低,仅需简单培训即可大范围推广使用。而且,每个人的工作信息自动生成电子档案,走访情况在地图上一目了然,管理单位可通过派出所随时调取,工作进度清晰、考核方便快捷,管理考核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1月6日,谷城县石花派出所接到大峪桥卫生院报警称,在其院内堆放的数十块大理石砖,近期数次被盗。

民警调查后发现,一名多次骑电动车至大峪桥卫生院内的男子有着较大嫌疑。为快速找到被盗物品,锁定证据,辅警孙大伟发挥科技装备的优势,操控无人机开展侦查,很快就锁定了位置和证据。科技兴警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据了解,2024年,襄阳先后在全省枫桥大讲堂上围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主题作经验交流3次,9名社区民警、7名社区(驻村)辅警被评为全省成绩突出社区民(辅)警。全市处警警情同比下降1.2%,矛盾纠纷调解率达95%以上,治安环境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