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彭一苇、通讯员王宁、张金明、曹祥魁)不烧煤不烧气,不晒太阳不吹风,照样可以“发电”的虚拟电厂,在湖北已成气候。记者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2024年,湖北虚拟电厂参与调峰(填谷)辅助服务市场交易28次,累计调节电量3001.48万千瓦时,这些电力可供上万户家庭用1年。
虚拟电厂没有发电厂房,是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技术,虚拟电厂的电力来自分散在各地的工业园区、商业机构、新能源场站甚至是充电桩、5G基站等,智能能源调度技术将这些零散的资源聚合起来送往需要的地方,让发电与用电两端供需实时平衡。
为湖北电力保供提供更多“看不见的电厂,看得见的绿色”,近年来,国网湖北电力大力推进虚拟电厂建设,建立华中地区首个省级虚拟电厂平台,并在资源培育、控制技术、市场机制等方面进行多项探索。目前,湖北电力调控中心累计接入虚拟电厂35家,可调资源包括电动汽车充电桩、铁塔基站、空调、工业负荷等20余类,总体报装容量2057.68万千瓦,接入及调节规模全国领先。
虚拟电厂除了合理调动零散电力外,还有很多重要功能,如在用电高峰期,能调节负荷,缓解电网压力,或是帮助消纳新能源。目前湖北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35%,是第一大电源,但新能源并不稳定,新能源满发时用电需求可能不足,出现用电“低谷”,这时候用虚拟电厂调动资源来“填谷”,将多发的新能源电力调往需要的地方。
这种调度以市场化方式进行,可以做到多方共赢。如2024年5月,湖北虚拟电厂平台预测该月17日10时至15时处于负荷低谷期。平台提前发出邀约,两家虚拟电厂响应,同时引导黄石等地的工业等用户调整生产时段,在5个小时内消纳了110万千瓦时电力。
国网湖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计划处虚拟电厂工作室主管汪红波介绍,这110万千瓦时的电力,按每千瓦时0.4元的电价补贴,能够获得近44万元的收益。虚拟电厂拿到收益后,会按一定比例与参与工业用户进行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