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 付颖
导语:村(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如何为基层减负,让基层从各种无依据的“证明事项”中解脱出来,是各地基层治理的重难点工作,荆州市江陵县聚焦于“证明多杂乱”难题,通过一系列举措根治顽疾,让基层干部卸下负担、轻装上阵,有更多精力和时间为群众办实事。
“小高啊,农田抽水用电开新装电表证明,快给我开一下,我着急要抽水了!”在江陵县马家寨乡冲河社区,一位办事群众冲进村委会焦急地跟村干部说。
“老李啊,现在不用开证明了,你说的都是几个月前的要求了,现在你带上身份证直接去乡供电所他就给你装电表了。”社区干部高主任拍着胸脯说。
“证明多,证明杂,证明无依据,我们之前每个月要开几十个证明:电表开户、银行开卡、亲属关系、无犯罪记录、房屋产权、学生走读等都要证明,许多需要开具的证明,村里没有能力去核实真伪就开具盖章了。”高主任介绍道:“没有证明居民办不成事,出了不该出的证明社区又承担风险,但是来办事的又是乡里乡亲,不出又影响与居民的关系。江陵县里出文件后,我们的工作负担和不必要的责任减轻了,群众也不用到处‘跑断腿’了。”
2024年下半年以来,江陵县为了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坚持“小切口、大纵深”的思路,由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通过深刻剖析矛盾广泛调度资源,实现由解决“一个问题”向“一类问题”上的转变。
深度调研了解情况。江陵县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以后,把开具证明事项作为基层减负的突破口,广泛走访70余个村社区,与260余名社区干部、群众座谈,听取开具证明的情况反映,并查看历史资料,归纳总结了“银行开卡、电表开户、学生走读”和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高频事项证明。
出台政策规范办事流程。通过分析,发现证明多杂乱的问题属于“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类型,党政群部门要求出具的证明大多出于经验习惯,而金融机构和社会组织要求出具证明则是为了减轻自身核实成本同时规避责任。结合市委社会工作部办事指南和地方实际,经过多方研判会审,江陵县制定《关于明确村级工作事务和证明事项的通知》,旨在让基层干该干的活、办能办的事、担应担的责。《通知》明确规定村级主责事项18项、协助事项29项、负面事项17项、不应出具的证明事项39项,《通知》发布后,县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培训基层干部进行清单式梳理,进一步划清证明责任界限。
抓住关键直面主要矛盾。对于党政群部门,江陵县委社会工作部通过函告、联席会议等方式传达最新政策,明确应开和不应开的证明类型。对于金融机构、社会组织,江陵县一方面通过向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机制办反映的方式提请市级、省级进行协调,另一方面就具体问题开会协调,就“银行开卡、保险人身份证明”等事项,召开全县银行保险机构协调会进行免除;就反复要求开具的“电表开户证明”等顽疾问题,通过县领导直接约谈其主要负责人,传达中省最新政策要求,使其认识到相关政策严肃性。
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效率。一方面实现各部门平台的基础数据共享,提高线上政务服务办事效率,减少开具证明必要;另一方面开辟相关“江陵县免证明应用平台”,村社区需要的日常证明例如“异地公民选民资格证明”可以直接线上开具。经过一系列的举措,2024年8月以来,江陵县125个村(社区)月平均出具的证明事项由30.8个减少至3.5个。
“证明事项免除后,群众办事更方便,村干部肩上的担子也减轻了几分。该村(社区)出具的证明,我们及时准确开具,不应出具的,清单一目了然,群众也能理解支持。让每一项工作都有了明确的政策依据,让村(社区)干部对于不该开的证明有了拒绝的底气。”中共江陵县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说:“这种减证明不是减责任、减担当,而是通过理顺权责,推动社会治理进一步提质增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盯证明事项突出问题,防止反弹,让我们的基层干部能继续轻装上阵干事业、集中精力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