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税浪、杨宝 通讯员杨懿)“全年预计接待游客22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4.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9%和20.24%。”12月26日,在利川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利川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吴林峰介绍文旅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2024年,利川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推动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带动人气旺起来、消费火起来、经济活起来、百姓富起来,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今年,腾龙洞成功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同步开展后洞开发和夷水丽川舞台剧提档升级,成功举办全国洞穴联盟大会、山地马拉松等活动。与此同时,佛宝山、玉龙洞、龙船水乡等4A级景区都对景区设施进行了改造,游客体验感更有层次。
推进清江生态廊道、城市绿道建设,打造利川非遗美食街、文旅公园、非遗展示馆等网红打卡点,龙船天街成功创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和湖北省旅游休闲街区,建设带状公园、社区游园、口袋公园等50余个,城市旅游雏形初现。
主动迎合“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新风尚,深挖土苗民族文化和肉连响、利川灯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组织开展“大利之川·相约四季”、“候鸟”文化艺术节、“星斗摇香利川红”茶乡寻亲会、山地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吸引八方游客打卡游玩。
积极探索打造药旅、茶旅、莼旅田园综合体,形成童话小镇、六零公社、三步街等乡村旅游热点。围绕地理标志产品,挖掘、改良、包装利川特色产品、特色小吃,推动旅游商品创意开发,推出利川红”、“利川莼”、利川豆干等一批“利川好礼”,推动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扩大土特产品品牌价值,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顺应游客旅居需求,打造高端旅游避暑产品、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形成以苏马荡省级旅游度假区为主,利川城区、凉雾、南坪、团堡为辅的避暑度假圈,夏季全市“候鸟纳凉”人数超过70万人,综合收入60亿元,其中苏马荡旅游度假区突破40万人,旅居三个月以上“候鸟”峰值超60万人。
完善非遗馆设施,新建滨江智慧体育公园、东城球类运动中心、东城太平体育公园等场所,进一步提升全市文化、体育等公共场馆配套服务设施,全市文化、体育场所人均面积达0.19㎡、2.73㎡。全年举办龙船调文化艺术周、山地马拉松等各类大型文体活动100余场,丰富市民及游客文体生活。
据介绍,预计2025年元旦上线的“ai游利川”文旅大模型,将实现酒店预定、攻略搜集、线路导览、景区预约、美食推荐、旅游投诉、智慧泊车等功能一体化,能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等全产业链智慧旅游服务。同期,利川齐岳山国际滑雪场也将正式营业,弥补了利川冬季旅游产品。南坪云上梦乡温泉度假项目正式动工,忠路桃花岛温泉项目前期稳步推进,与滑雪场一起丰富利川冬季旅游产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