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光谷人工智能艺术大会暨2024 ARTI Group 年会于汉举办

荆楚网 2024-10-27 20:2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童雅琴 实习生 陈雨濛 韩悦琰)近日,2024 首届中国光谷人工智能艺术大会于汉举办,大会以“人工智能+艺术”为核心,携手全国 400 余所高校的专家、知名艺术家、创意人共同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跨学科、多领域、影响力广泛的人工智能艺术大会。

10月26日至27日,首届中国光谷人工智能艺术大会暨2024 ARTI Group 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文创产业园举办。来自400+所高校的600+中国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成员代表出席活动。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AIGC 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揭牌

早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才大颖会长与华中科技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蔡新元教授共同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AIGC 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揭牌。

AIGC+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AIGC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是双方共同探索的深度融合创新模式,通过整合资源优势形成强大创新合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对新质文化力有重要助力。

蔡新元教授介绍,实验室的使命是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传统手工艺,实现传承和发展的平衡:利用数字化设计和智能制造技术,提高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专业的工艺美术AIGC创意和表现培训项目。培养一批高水准的工艺美术从业人才,吸引更多年轻力量参与工艺美术创作。激发年轻一代的创造力和热情,使工艺美术行业充满活力。同时,为社会提出工业美术设计解决方案,参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推动工艺美术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影响力。

学术委员会聘任仪式

中国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邀请各高校、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教授组建了“学术委员会”,共同推动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进步,扩大创新平台在业界的影响力。

中国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分中心授牌仪式

中国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支持,华中科技大学光影交互服务技术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发起成立,已征集全国400+所高校加入。

会上,中国产学研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为上海、浙江、吉林等平台20个平台分中心授牌,各分中心将为对应区域的平台成员提供资源共享和促进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进步,促进中国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发展。

文明一万年·智能社会体验和大型社会模拟器项目发布

会上,长江学者青年学者、教授、博导、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吕鹏发布了文明一万年·智能社会体验项目。

文明一万年·智能社会体验馆是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超前谋划、精心打造的人工智能科普体验馆。本体验馆是发源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的第一个沉浸式VR大空间体验项目。受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委托,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历时两年、重点打造。体验馆坐落于长江文创产业园,占地面积近1500平方米,本月对外开放。

同期,吕鹏院长还发布了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承担建设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的重要成果——大型社会模拟器(武汉古城复原模拟)。这一古代大型社会模拟器不仅为全球首个社会层面的大科学装置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参会者提供了感受古代社会生活的独特机会。

长江文创产业园与平台签约仪式

最后,湖北广电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肜依呈与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发起人蔡新元教授举行了长江文创产业园与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签约仪式。

“长江文创产业园是正在创建的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的核心承载和主要依托,以荆楚文化为基石,以广电产业为引领,以光谷科技为引擎,打造一个“文创+科技+广电传媒”的全新业。”湖北广电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肜依呈详细介绍了长江文创产业园规划布局,理念发展,重点展示园区近期数十项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作品、新科技,新产品与新场景,希望借助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的教育力量,带来产业园的聚集效应和引导效应,以及不断进取的科技融合创新效应。

演讲环节,多位学者围绕“人工智能艺术: 塑造未来社会”主题,针对人工智能对各类学科、科技成果转化与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生产内容(AIGC)的艺术设计场景应用等领域展开了精彩的发言和对话。

当前,社会多个领域正在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艺术设计领域也不例外。

中国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致力推动全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鼓励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作,打造中国人工智能艺术生态场,推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设计学科教育的观念、课程、工具与实践的进化,助力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加强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和关联产业的创新与成果转化。

本次大会由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美术学院、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发起,华中科技大学光影交互服务技术文旅部重点实验室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