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霍力)近日,在红安县2024年先行区创建成果展示活动上,红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祖刚围绕“建立地籍调查贯穿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和“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两个先行区事项,给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县有关领导以及县直单位、各乡镇(场、处)相关负责人作工作交流。
“以制度建设和创新为路径,以系统开发与应用为抓手,建立地籍调查贯穿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更好地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探索开展‘土地+矿产’‘国有+集体’等不同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推动单一自然资源资产向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组合、复合配置转变。”吴祖刚说。
今年7月,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正式同意将红安作为“建立地籍调查贯穿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和“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两个先行区事项试点地区。为此,红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两个改革事项,组建工作专班,突出工作重点,持续攻坚克难,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力争在先行先试上走在前、落在实。
截至目前,“地籍调查”试点已对工程项目涉及的自然资源行政服务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将原用地规划选址、土地供应等11个流程整合为选址预审、用地审批等4个流程,形成《红安县地籍调查与数据建库技术规程》《红安县地籍调查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等机制,完善地籍调查成果涉及面积1793平方千米,涉及图形数据194.6万条、属性数据946.8万条,建立覆盖全域且与项目审批成果关联的地籍数据库,搭建项目审批成果共享应用系统,助推合武铁路(红安段)、旺科模板等项目用地批、供、用时间缩短。
“组合供应”试点已出台相关政策,对工作目标、实施流程等内容进行明确;同时,紧跟上级政策导向,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土地+矿产+森林”“国有+集体”等4种组合供应方式,成功向鄂东绿色建材基地刘家大屋项目、田园谷项目供应“自然资源资产组合包”。通过一系列举措,既解决土地使用权、采矿权和林权分开出让可能导致竞得主体不同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又破解城镇开发边界外土地要素瓶颈制约,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先行先试、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接下来,我们将紧紧围绕上级重点改革方向,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从‘小切口’入手,通过‘主动申报+自主探索’方式,争创更多先行区事项,为红安打造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自规贡献!”红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心主任陈乾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