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是走了点远路,就嚷嚷着脚累、脚疼,甚至走不动了;激烈奔跑中,孩子容易摔跤……这些日常表现可能不是孩子过于娇气,腿部无力造成的,而是存在一个可能被忽视的健康问题:扁平足。“十一”长假过后,国药东风总医院手外·足踝·显微外科接诊了数十名这样的孩子。检查发现,他们患有扁平足,且鞋子也大多不过关。
■记者 赵清
假期运动量大
一批扁平足孩子“冒头”
“不是孩子们娇气,是发现得太晚了。”国药东风总医院手外·足踝·显微外科主任余化龙介绍,很多家长是来了门诊以后,才得知孩子患有扁平足。
患儿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们在参与户外活动,如爬山、远足或简单地跑跑跳跳后,很快就出现脚部不适的症状,从最初的脚底疼痛,到后来的脚背疼痛,甚至有的孩子脚部肿胀,严重时出现跛行。这一系列症状,让家长们既心疼又困惑,不禁怀疑是孩子太“娇气”。
余化龙介绍:“这并非孩子们过于娇气,而是扁平足这一健康问题在运动量较大的假期里暴露出来。”人的脚背向上拱起形成足弓。足弓可以增加双足的弹跳力、避免足部疲劳、缓冲跑跳运动时地面的反向冲击力,从而保护人们的脊柱,甚至减少冲击力对颅内脑组织的震荡。扁平足患儿由于足弓是平的,缺少弹力的支撑与缓冲,当长距离行走、长时间运动或负重后,就会出现脚累、脚疼。
由于孩子们平时缺乏足够的运动量,扁平足往往难以被发现。“十一”假期运动量较大,一批扁平足的孩子就“冒出头来”。
在家里可自测
5—7岁是干预黄金期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扁平足呢?
余化龙推荐了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水印自测法。家长可以让孩子的双脚浸湿后,踩在纸上或干燥的地面上,然后抬起双脚,观察纸面上留下的脚印。如果脚印呈现出一个清晰的弧面,说明足弓正常;反之,如果整个脚板都清晰地印在纸上或地面上,几乎没有弧度,那么很可能是扁平足。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孩子站立时足弓的形态,以及借助影像检查来进一步确认。
值得注意的是,扁平足并非无法干预和改善。余化龙指出,5—7岁是发现并干预扁平足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足部骨骼和肌肉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足弓的发育和恢复。
余化龙建议,家长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注重孩子的足部健康,采取“抱对娃、晚走路、穿对鞋”的预防策略。具体来说,就是避免过早地让孩子站立在大人的腿上“练脚劲”,以免形成不良的足部姿势;同时,让孩子充分练习爬行,等到腿部和足部的骨骼肌肉发育成熟后再开始学步;选择鞋底硬、鞋垫软、尺寸合适的鞋子,以保护孩子的足部免受伤害。
选择保守治疗
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于已确诊为扁平足的孩子,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余化龙表示,多数孩子通过保守治疗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余化龙建议,家长可以为孩子垫上医用足弓垫,以支撑足弓并减轻行走时的压力;鼓励孩子多进行跳绳、踮脚站立或踮脚走路等运动,以促进足弓的发育和增强足部肌肉的力量。此外,家长还可以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孩子的康复进展。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耐心和细心至关重要。他们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足部健康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足部健康问题。扁平足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正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